-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1318
- 积分
- 968
- 主题
- 55
- 帖子
- 547
- 精华
- 16
- 经验
- 968 点
- 金币
- 4043 元
- 注册时间
- 2011-2-14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547
- 精华
- 16
- 经验
- 968 点
- 金币
- 4043 元
- 注册时间
- 2011-2-14
|
5月初烟堆和冯家湾这次斑苗大面积的死亡,很值得商榷,并不是简单的神经坏死病毒或弧菌感染,这次病害发生在大雨后的一两天,主要是黑身爬底,接着大量死亡,几天内很多场不管大小苗的青斑和珍珠都损失超过5成,没爬底的也呈一定消瘦,大约5月10-15号左右才普遍稳定,我去采样的时候是20号,调查了7-8个场,这个时候黑身爬底的已经很少了,但也采了发病后两个场的几条青斑和珍珠,听几个场主介绍,这次病害的黑身与神经坏死病毒病的症状完全不同,几乎没见在水面侧卧“飘”的,而且大小苗都同时发病。
差不多在5月初的同一时间,也是那场大雨过后,西线的崖城几个场小珍珠也是这个黑身爬底症状,死亡超过8成,一个场的技术员当时用手机拍下病鱼的肠道照片,可见明显典型的微孢子的包囊,这个场我5月15号去的时候,还有不少苗爬底,解剖确诊是微孢子虫感染。
5月20号从烟堆采样的几条黑身爬底鱼,已经是离发病时候10多天了,肠道涂片是没有发现明显的微孢子虫,但肠上皮细胞核呈严重溶解状,有的核中有大的包涵体,但内脏并没有明显的细菌,至于神经坏死病毒,这两天正在检测。20号在烟堆从另外几个场检测到青斑和小珍珠,甚至小虎斑的肠道典型微孢子虫病。
发病高峰期时,很遗憾我当时没有得到信息,没有采到典型的病鱼,但从后期调查看,这次大雨后的大范围的流行死亡不太可能是神经坏死病毒病,更不可能是弧菌感染,微孢子虫病的急性发作应值得怀疑,从今年检测的多起车间斑苗病例看,以前微孢子虫病有明显瘦身,但今年几个场瘦身症状并不明显,就只是黑身爬底。这次病情值得注意的就是流行于5月初那两天暴雨后,渗透压变化是微孢子虫萌发的必要条件,烟堆那一片本来就是这个虫的重灾区,如果显微镜保养不好,或者不是经常看肠道压片,没有一定经验,是很难辨别肠道中的微孢子虫,这个虫与肠上皮细胞中的颗粒或白便颗粒非常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