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9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台湾吴子纬文章两篇)建立抗病之生态系统--虾病防治现场实务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听众

94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40
精华
0
经验
94 点
金币
791 元
注册时间
2011-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13:51: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购买主题 已有 17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20 元金币 才能浏览

相关帖子

2

主题

6

听众

94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40
精华
0
经验
94 点
金币
791 元
注册时间
2011-6-8
沙发
发表于 2012-7-7 13:51:37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本帖最后由 syl7388 于 2012-7-7 17:29 编辑


六.一些现场呈象及其含意和处理方法
个人曾于2004年在越南遇过草虾有红鳃复合肠道发红的虾病病征。虾病发生后的处理,第一步必须判断是单纯病毒或是病毒复合细菌的虾病。第二步则必须判断其发生的机制,最后才能寻求正确的处理方法。
以此例,我发现草虾的红鳃复合肠道发红病征,发生前水中透明度总会由二十余公分突然变成五十余公分,相差30公分以上,此时水色却无明显变化。若于此时作适当施肥处理,常可预防此类虾病的发生。否则三日后,水色一旦有了明显变化,虾病必爆发,但其死亡率不如白斑桃拉之严重,病虾并不上游,而直接死于池底,判断应是病毒复合细菌的虾病。
相同的时间点,据报导大陆湛江地区养殖白虾也有相同的病征。若只由病征观之,红鳃和肠道发炎,当时专家们的建议是病因应是底质不良,必须清洁底质。养殖业者想必就大量换水并清底,于是虾病当是更形严重。
近年大陆地区白虾的”大头病”,不知是否有相同的病征?由冷冻厂传达的讯息,第一季的成功率不及30%,第二季则成功率则高达80%,这是明显病毒性虾病流行的季节性特征。近年来已少见白斑桃拉,而流行的病毒复合细菌的虾病,其处理上除了施肥外,另需考虑池底活化的问题。
虾病发生的季节性因素至为重要,而好发生于季节变化之时。农历三、四月及九、十月是一年中虾病好发的季节,三、四月是由冷转热,病原体的活力增强,病况更形严重。一般而言,我个人并不豉励大量换水,但在农历四月及十月,除了追肥,请适量换水,进水时间则尽量在晚间。淡水养虾者宜增加海水添加的次数。
若以水色界定是 否为肥水,常会失误。毕竟若以肉眼看水色而知藻相,若无十年以上的观察和显微镜检,是无法有如此之功力。以往我曾建议养虾业者由几项指标来界定是否为肥 水,及需紧急追肥的时机。以前我是以水沫长度来判断水质的营养度,但失误率太高。近来发现,水沫变短固然是水中溶解营养物质变少,营养度降低,但也曾遇过 水沫变长后,发生虾病的例子。
肥水生丝藻是一可值得确认的指标,但其数量减少时,表示底质可被食用部份也已被池虾利用迨尽,常无法及时追肥,而发生虾病。螺狮存在与否的判定也有相同的问题,若发生大量死亡,空壳浮起时,常也有无法及时追肥之憾。
不同水生昆虫的幼虫和成虫是否存在池水中,是最容易观察和信赖的生态生物指标,安全期也长。例如,作水期的释肥量未达定位时,无论水色为何,均会大量着生”龟仔”,再来随着释肥量增加,红色”蚊仔虫”出现时,龟仔量即会大量减少。虾苖长至寸苖以上即会食用蚊仔虫而渐稀少,此时必须观察是否有蜻蜓的幼虫--水虿。当龟仔量渐增时即为追肥的时机了,而且安全预警期有两周。一般淡水生的水生昆虫仍可生存于低盐度的池水中,即便是纯海水也可见水生昆虫,但那种则是瘦水的指标了。
一般的认定是,水中营养度高,藻类增生势必旺盛,肥水必定会有藻类过多的问题,若倒藻池虾不就有立即的危险。经过我辅导的养殖场经过了一番无论是心理和操作的挣扎后,竟然发现发生虾病的池塘经加肥处理,水质达到定位,虾病被有效抑制时,藻类的浓度并不高,透明度是标准的30公分。另外在这类水质可观察到水中的悬浮微粒很少,不会有雾雾的现象。所以,也可认定即使也是肥水的藻类浓度高,混浊度也高的池水,却不是营养度足够到可有效抑制虾病的生态系统。这类水系经加肥处理后,一般状况是并不会达到”标准状态”,另须做活菌的再处理才可。但经活菌处理后,水色未有明显变化,则需再追肥。
由虾体的观察,当拉起料网时,正常虾的肌肉应为透明状,离水10秒以上若仍维持透明,水质生态是为”标准状态”。若有立即白化的现象,表示池虾对水质已感到紧迫,需立即追肥,否则两星期内就会发生病变,这一般会发生在原本营养度足够却”降肥”的池塘,也最容易为养虾业者忽略,以为池塘仍处于安全状态。

七.结语
如何观察生态生 物指标以界定控病的水质生态,是我近三年来向养虾业者倡导的最新的养虾技术。养虾业者在放养虾苖前,一定须了解什么是抗病的池塘生态。而以我们已知的技 术,做出这样生态,而且必须了解,不同的季节当有不同的作法。如何维持抗病生态的稳定,是困难度最高,也是业者反映最难拿捏的部份。如何精确判断营养度的 增减非是有相当的经验,实无法办到。而季节变化时未适时改变操作方法,也是我在辅导业者时常遇到的困扰。生态抗病技术自是有其困难度,但我个人认为,使用 药物已无法有效抑制虾病时,至少是一有效并兼维护自然生态的可行方法。
随着季节的变化,追肥的内容应随着改变。一般而言,低水温期以施高糖低蛋白的原料为主,农历三四月必须增加高蛋白原料的比例,而且液态原料较佳。农历五至八月,又需改为高糖低蛋白的追肥。农历九、十月再需增加高蛋白原料的比例。低水温期需注意池底的活化,以维持池虾正常成长率。当然雨季时也需增加高蛋白原料的比例。
建议使用活菌应是与上一篇文章最大的不同点。由于各种操作逐渐纯熟,使用活菌可以增加吾等对水质的掌控能力,一旦未达预期的状态,也易找出其问题之所在,而能立即作修正。
以往的生态生物指标,我只有提到桡足类,近来我则以观察水生昆虫为主,主要是观察容易,而且比之藻类水色比较不会判断错误,而导致操作失误,甚至作出反向的判断与操作,导致虾病无法抑制。
水质的测定,我建议的第一个项目为pH,在水质稳定时,我并无特定的标准值,测定的目的,纯粹只是监控”去氮作用”是 否发生。第二项是透明度,在已知藻类的消长与虾病的发生为正相关时,绝对有必要每日测定透明度,若有急遽的变化,须立即应变。最后一项则是氨氮和亚硝酸 盐,这两项数据是作为硝化细菌群活力的佐证。曾有养虾业者就只做这两项监测,只要是维持相当浓度,即认定是安全状态,竟也能创造多年养虾不败的成绩。
近年来,可为现 场利用的虾病研究几乎付之阙如。养殖业者几乎已不知如何养虾,虾病发生时更是不知所措。我在养殖现场从事技术辅导工作,在无任何协助和支持的情形下,养虾 业者自至立自强的精神,令人感佩。这篇文章希望能抛砖引玉,期望养殖界的先进们能贡献新的智能与技术,吾等所求不多,只希望台湾能恢复一个基本养虾的产业 规模。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听众

94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40
精华
0
经验
94 点
金币
791 元
注册时间
2011-6-8
板凳
发表于 2012-7-7 13:54:35 |只看该作者
杂志招聘
本帖最后由 syl7388 于 2012-7-7 14:06 编辑

第二篇  大陆地区虾病的发生与处理方法

2002年起中国大陆养殖白虾即受红体病的肆虐。近5年来,红体是大部分亚洲地区主要的虾病,最可被接受的印度白虾,今年在沙乌地阿拉伯也发生了白斑病,笔者针对现有的虾病状况,深切探究其可能原因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法。
■文/吴子纬
由2002年始,中国的白虾养殖即受「红体病」的肆虐。近5年来,红体病仍是大陆地区,甚至大部分亚洲地区主要的虾病,或者也有人畅议,寻求其他新的养殖虾种,但不幸的是,最可被接受的印度白虾(P. indicus),今年在沙乌地阿拉伯也发生了白斑病,与其冀望不可掌控的未来,我们不妨针对现有的虾病状况,深切探究其可能原因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法。
  现在的红体病由病征和其对应的水质状态,我们发现与十年前的红体病有着显着的不同,因而可推论,两个时间点发生虾病的病毒和病原菌种类是不同的。2003年时,我个人曾在广东湛江地区推展一项可成功处理当时红体病的技术,但相同的处理方法用于今日,却功效杳然。我个人也因应变较慢,未能即时体认新种病毒与病原菌需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导致这两、三年来有着较多的失败操作案例。
  针对一些养虾处理的原理,简单分析如下:
1.池底过多的烂土和天气变化剧烈是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经过多年的辨证后,池底维持相当量的烂土,是预防如白斑、桃拉等急性虾病的必要条件,以肥水式养虾,也为大部分虾农所接受。未施肥及未充分做水的池塘,养殖无法超过一个月即会发生严重虾病。
  2002~2003年时的养殖模式已是肥水式,但发生红体的病因是池水中蓝绿藻类量过多所致,以生物技术方法调整为复合藻相,透明度至30公分以上时,即可成功处理当时的红体病了。
   现在的红体病最大的不同是病虾不会上游,直接死在池底,只会在缯仔(料台)上才能看到活着的病虾;即使是肥水,藻类是复合藻相,透明度也合乎标准,仍无 法避免此类型虾病的发生。收成后发现最大的问题只有一项,便是发病的池塘淤泥特多,由于与我多年来宣导的大量施肥与追肥大相径庭,也导致我近年来的处理不 符理想。
   最近几年天气变化剧烈,再加上淤泥过多时产生的的化学变化,就是虾病发生的「关键点」了。是什么样的化学变化呢?以我个人的观察判断,会发生强烈「去氮 作用」的机会并不多,一般的还原作用,产生硫化氢、沼气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盐的机会,几乎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只是作用范围的大与小的区别罢了。天气剧 变时,「厌氧分解」的范围扩大,大量产生上述的有毒物质,造成虾体抵抗力降低,病虾的死亡于焉见之。
  为何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一些颇为成功的养虾模式,到了中国却不灵了呢?各地天气型态的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中国地区四季的气候型态变化明显,这是接近赤道诸国所没有的,想要防治虾病,就一定要考虑天气变化的因素,不同时节当有不同养殖模式。
2.最近一年内较成功的养虾模式
  以3至5池为一单位,选其中最小池为水处理池,大量施肥,作为此单位其他池的肥水供应池,此池不放养任何养殖物种,其他池塘则施放高含氮(蛋白质30%以上)有机肥,至7天内水色须呈黑褐色,水中有大量桡足类,建议每亩施放鱼粉30公斤加发酵黄豆粉20公斤。初进水时会有大量水生昆虫,但其存在不可超过3天,当有机肥的肥分释放至相当浓度时,水生昆虫会自动消失,超过3天仍存在,表示施肥不足。
  做水时间最少3周,水色也不可能保持黑褐色,当呈棕绿色时是较为稳定的生态水系了,是可放苖的时机。放苖后的追肥就不再使用任何固体物质,以避免池底的淤泥堆积。水处理池放置超过一个月后,可随时追肥至其他池,但须注意补充有机肥。
  养虾池水色呈棕绿色是最低水色要求,最好呈黑灰色,无论水色如何,透明度一定要在30公分以上。若透明度突然变至50公分以上,须迅速补肥,务必于3日内恢复至30~40公分。
  若池塘只有两池,为成本考虑,已不宜设置水处理池,追肥时只能用池边置桶方式进行。原料的选用最好用量少而高含氮物质,建议每亩每星期5公斤鱼粉,5公斤发酵黄豆粉加5公斤糖蜜。加活菌发酵一周后使用,只下发酵液,固体物质尽量避免下池。
3.使用活菌在于撷取其代谢物质?
   虾类养殖几乎无可避免会使用活菌,但为什么要使用活菌?总不会还有人天真到要用一般活菌去抑制水中病原菌吧!某些菌群也包括水中原生菌,在利用我们所提 供的有机物后,其代谢物是胺基酸、月太胜和核酸类等物质型态,这其实就是我们使用活菌的目的。虾类利用这类物质后,会增加免疫力,也会促进成长。所以,近 来我已不再选用诸如米糠等低氮源的原料作为活菌发酵之用。
  当水中这类物质有相当浓度时是为高优氧化水质,其对应的生态藻相指标以绿色鞭毛藻和硅藻为主要藻种,这也是为何黑灰色水色养虾较易成功的主要原因。
   说到藻相,普遍是认定是绿色水色较稳定。但我个人是认为,绿色水大多以蓝绿藻相为主,稳定但不安全,随着天气的变化产生水质剧变时,虾病的发生更是凶 猛,这应是令大部分养虾业者百思不解之处。单细胞绿藻是安全的藻相,以生态指标而言,所存在的水域对氮源的需求是较蓝绿藻为高的,所以我在对养虾业者解释 时,一般绿色水皆以肥度不够视之。单细胞绿藻呈优势种时,增氧机打起的水花呈淡而清澈的绿色,与蓝绿藻的浓绿色水花,明显不同。
4.如何解决池底淤泥堆积问题?
  除了投饵外,尽量避免固体物质的投入,几乎已无其他的作法了吗?
  淤泥的问题不是量多的问题,而是堆积的问题。一般的池塘会在池中堆一座小山,会产生问题的就是小山内部堆着厚厚淤泥的厌氧层,在不易排出的困难下,若能将之打散打薄,堆积的问题就解决了。
  下过围棋的人就知道,金角银边比之铜肚皮的面积是大得多的。所以池中的淤泥若分布至池边,至少打薄是没问题的。怎么办?
  多叶轮增氧机的使用应是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2~4叶轮的增氧机需做适当的排列,但所需的量将较现行的用量多,除增加成本外,效果也比多叶轮的差。若能配合在池中建一条陈献博士于十多年前设计的「导流墙」和「集污沟」,当可有效解决池中堆积淤泥的问题。雷州半岛和海南有许多深达3米的水泥池,则必须用到深水给氧机。
5.到底要不要测水质?需学习与池塘对话的功夫
  到底要不要测水质?我个人是以阿摩尼亚、亚硝酸和总硷度等各项水质数据与虾病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为由,倾向不测,当然这是见人见智的问题。勤于测定的人会说,测了才会知道水有没有变化。一般状况是测到变化时,又能怎样?而且大多数的状况是自已吓自已。
  测pH最常遇见的状况是,只要使用活菌的,常会在午后测到pH是9以上,怎么办?虾又没出什么状况,该处理还是不处理?
  大陆地区常发生的事是,早上9点以后才测早上的pH,这时测的值,可有任何利用的价值?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屡次提到,午后的pH不高于清晨的pH,表示池底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还原作用,须立刻施放石灰以拮抗池底大量酸性物质的产生。这种状况的发生,越早处理效果越好,也较省成本。而测pH者无论如何必须得等到下午测完,知道数据后才能处理。细心的养殖者,在早上时由池塘出现的异于平日的征候,即可知须处理与否,这便是与池塘对话的功夫了。
6.TCBS培养基
  若是想得与虾病发生与否的直接证据,就是直接测定弧菌总量,当然也有其他种培养基有相同的功能。
  个人当初就是无心插柳的情况下,发现肥水中的弧菌量每毫升竟然少于100株,大部分的时间是0株,从此确立与开发肥水养虾技术。
  池底淤泥量大时,即使是肥水,测出的弧菌量也不少。以一般的说法,当池底的底泥“活化”时,才是抑制弧菌族群量的生态系统。
7.后语
  海南去年的春天雨量稀少,养虾几乎全面失败,是气候的因素。影响至今年,两广地区似乎也不佳,养虾的困难度越来越高。但仍有一些养虾的朋友成功了,他们已渐渐地接受与学习以池塘生态的指标来判断池塘的安全与否。生态学所包含的学科太多,期待更多朋友的加入

水产前沿杂志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51

听众

95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814
精华
11
经验
953 点
金币
9654 元
注册时间
2012-2-20

版主

4
发表于 2012-7-8 09:11:26 |只看该作者
其中的诸多理论不敢苟同啊
发财的机会来了,我们岂能错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

听众

164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139
精华
1
经验
164 点
金币
646 元
注册时间
2012-5-23

社区QQ达人

5
发表于 2012-7-18 11:04:3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听众

139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 TA的每日心情
    求交友
    2018-12-6 16:36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帖子
    137
    精华
    0
    经验
    139 点
    金币
    148 元
    注册时间
    2013-6-30
    6
    发表于 2013-7-18 13:39:10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挺一下,精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听众

    139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 TA的每日心情
    求交友
    2018-12-6 16:36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帖子
    137
    精华
    0
    经验
    139 点
    金币
    148 元
    注册时间
    2013-6-30
    7
    发表于 2013-7-18 13:57:33 |只看该作者
    20金币值,好文章,类似的多发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212

    积分

    二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204
    精华
    0
    经验
    212 点
    金币
    1241 元
    注册时间
    2015-3-6
    8
    发表于 2015-9-26 12:21:17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啊,好东西,值得认真学习,要时刻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操作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6

    听众

    858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10-17 22:34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811
    精华
    2
    经验
    858 点
    金币
    17083 元
    注册时间
    2011-9-28
    9
    发表于 2015-11-9 22:46:04 |只看该作者
    奶奶的,这是在练法轮法么???
    分享是一种快乐http://t.ysali.com/shop134094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