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鱼病首席专家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教授与网友在线交流(问答整理293楼) [打印本页]

作者: fishfirst    时间: 2011-9-23 17:52
标题: 鱼病首席专家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教授与网友在线交流(问答整理293楼)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3-1-31 14:59 编辑

独家重磅推荐

鱼病首席专家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教授与网友在线交流

时间:930日上午9点    地点:中国水产频道 www.fishfirst.cn


水产前沿网


个人简介:
1975年1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同年留校当教师,现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学

研究成果:
1977年3月-1978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修,系统学习了鱼类寄生虫学、病毒学、免疫学和细菌学的基础研究方法,并参加了“防病养鱼”和“大水面鱼病防治”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作为主要参加者,先后参加了“六五”、“七五”期间“草鱼出血病防治技术研究”的国家攻关项目中的子课题“病理生化指标”的研究工作。并先后发表有关论文4篇。


1986年1月-1987年1月在日本高知大学农学部做访问学者,从事鱼类免疫学研究。较系统地研究了鲤对嗜水气单胞菌(A. hydrophila)的免疫应答,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论文6篇。

1989年1月-1991年12月,主持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免疫防治研究。从筛选病原菌保护性抗原入手,进行了一系列免疫学研究,最终在我国首次制备成功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口服菌苗。该项目于1991年底通过专家鉴定,评价该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其中部分研究达到国际上八十后代中、后期水平”。该项成果荣获1993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6月-1996年6月,主持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草鱼细菌性烂鳃和肠炎病二联菌苗的研究。从避免免疫原在供试鱼体内发生“抗原竞争”入手,研究成功了“多种接种途径”,使二联菌苗达到了理想的免疫效果。该项研究于1997年7月通过专家鉴定,评价该成果“居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荣获得1998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1月-1997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脂多糖(LPS)对鱼类免疫细胞的免疫学活性研究(批准号:39470558)。利用建立的鱼类免疫细胞离体培养方法,在细胞水平上阐明了LPS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免疫学活性。全面达到研究目标并超额完成了部分研究内容,先后发表论文12篇。

1996年9月-1997年3月,在日本爱嫒大学联合农学研究科做研究。在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的同时,系统学习了RAPD技术。1997年2月,获得日本国爱媛大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为:ソウギョの细菌性鳃病の预防免疫に關する研究)。 1995年10月-1997年12月,主持广东省中山市农委委托研究项目——翘嘴鳜细菌性疾病防治研究。从分离病原菌入手,先后分离到2种致病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Aeromonas hydrophila)。并利用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药物筛选和免疫预防试验,获得了双方都满意的研究结果。先后发表有关论文8篇。

1997年1月-1998年12月,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脂多糖(LPS)对草鱼肾细胞免疫活性的研究,此项研究全面完成研究任务,发表相关论文4篇。 1999年1月-2001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鱼类种内遗传多态性和免疫应答关系的研究(批准号:39870598)。圆满完成任务,先后发表论文14篇。 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作为第二主持人(技术负责人),主持宁波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大黄鱼弧菌病免疫预防研究。已经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鉴定。已经发表论文6篇。

2001年1月-2002年12月,主持河南省新乡市科技项目——稳定性粉状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安全应用研究。已经顺利完成,于2002年11月在河南郑州市由河南省科技厅主持召开了同行专家鉴定会。

2003年1月-2004年12月,作为第二主持人(技术负责人),主持河南省科技厅技术攻关项目— 稳定性粉状二氧化氯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中安全应用研究。顺利完成任务。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2003年1月-2004年12月,作为第二主持人(技术负责人),主持宁波市青年科技基金项目 — 哈维氏弧菌有效抗原的筛选。进展顺利,顺利通过鉴定。

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鱼类免疫细胞上脂多糖(LPS)受体的定位与激活机理研究(批准号:30271032)。目前进展顺利。已经投稿4篇论文。

2004年1月-2005年12月,主持湖北安琪酵母有限公司项目——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水产动物免疫系统激活效果的研究。目前进展顺利,已经发表论文3篇。





===========================================================


此次在线交流问答整理易读版:293-300


(感谢syusuke辛苦整理!)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1-9-23 18:57
陈老师也是个另类专家,呵呵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1-9-23 20:48
本帖最后由 thinkpad 于 2011-9-25 20:27 编辑

太好了,夹道欢迎!
也欢迎大家加入Q群讨论:
中国渔医联盟3国一线渔医大联盟3,群号:158100308
作者: water    时间: 2011-9-23 21:48
陈老师,是鱼病界真正的实战专家啊!
作者: 水产流浪人    时间: 2011-9-23 22:33
哇塞!这次是重量级人物啊!热烈欢迎,楼主方便概括一下陈老师在行业中的地位吗?
作者: XXT    时间: 2011-9-24 15:19
敢于说话的专家
作者: 马蜂破茧    时间: 2011-9-24 16:16
期待陈老师这次给我们不一样的授课方式。
作者: iphone    时间: 2011-9-24 23:17
华南的罗非鱼都死得差不多了,陈老师才出现,得来点实在的啊
我就问一个问题:
陈老师对当前华南罗非鱼的病害怎么看?有何建议?
作者: 快乐的鱼    时间: 2011-9-25 20:29
听过陈教授的讲座,很精彩,期待陈教授的到了!
作者: 蔓延    时间: 2011-9-25 20:51
实战专家上场,占楼等发问!
作者: 玉。    时间: 2011-9-25 21:51
陈老师近段时间在美国探望女儿,所以大家先把问题跟贴吧。
作者: 张璐/通威    时间: 2011-9-26 23:17
支持陈老师!密切关注中......
作者: 浪漫小子    时间: 2011-9-27 10:34
想听听龟鳖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1-9-27 11:06
陈老师人气很旺啊,点击量就过3000了。
作者: 珠江所小廖    时间: 2011-9-27 14:43
期待陈老师的到来,先占个座,想问一个问题:目前的小瓜虫和水霉病,能治好吗?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1-9-27 15:23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1-9-27 15:27 编辑

补充一些陈老师的背景资料



学术兼职:

1、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

2、中国水产学会鱼病研究会委员;

3、中国微生态学会养殖分会理事;

4、中国化工学会二氧化氯工作组副组长;

5、全国化工标准物质委员会二氧化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6、中国兽药典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7、中国兽药审评委员;

8、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生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成员。

主讲课程:

先后讲授《水产动物疾病学》、《鱼类免疫学》和《鱼类病原生物学》等课程。


培养学生情况:

指导研究生30多名。



论文专著:
发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相关文章400余篇,编著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相关书籍8册。



出版专著:

1、《观赏鱼饲养与疾病防治》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2、《淡水鱼的集约化养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3、《水产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4、《巧防巧治淡水鱼病》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5、《特种水产的集约化养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6、《渔药药剂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7、《淡水养殖鱼类疾病与防治手册》 海洋出版社 2010

8、《小龙虾健康养殖百问百答》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水产前沿网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1-9-27 18:08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1-9-27 18:09 编辑

相关媒体采访:

陈昌福:“特殊”不是不发展水产疫苗的理由

2010年10月09日  《水产前沿》

□文/本刊撰稿人 王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外针对24种水产病原已有100余种鱼类疫苗批准上市,而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水产疫苗的研究以来,而且至今还未有一种水产疫苗生产批文核发生效。
   为何中国水产疫苗的发展迟迟未有大的突破,这其中的原因无疑发人深省。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本刊在此将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教授对此的看法单独列出,以供读者参考。
陈昌福教授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学,其主持的项目“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免疫防治研究”和“草鱼细菌性烂鳃和肠炎病二联菌苗的研究”分获湖北省科技奖励一、二等奖。

FAM:在采访中,经常听到有疫苗研发者提到我国水产疫苗审批的程序复杂,导致现在我国的水产疫苗大部分还是处于实验室阶段,目前仅有3种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国外的水产疫苗研发情况如何?

陈昌福:关于疫苗的研究开发周期,不可能说出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的,有长有短。如日本人研制鳗弧菌疫苗,从课题立项到商品化疫苗应市,前后是11年时间,而迟缓爱德华菌疫苗前后研究了近30年,现在还没有商品化疫苗应市。

国外因为水产养殖开展的比较少,与畜牧方面的疫苗量和产值相比,是比较少的。但是,即使是比较少,他们已经开发了比较多的鱼用疫苗应市,而且目前国外获得生产批文的水产类疫苗大多数都是在商品化运作之中。

FAM:虽然现在我国有3种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但都没有取得正式的生产批准文号,进行商品化生产。疫苗研发出来为什么迟迟不能用于生产,您觉得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陈昌福: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有政府管理层面的问题,如有一些水产疫苗推广的比较好的国家,都制定了关于水产疫苗应用的管理规范,甚至规定鱼苗的繁殖场如果不实施对某些疫病的免疫接种,其鱼苗就是不能销售的。这样对扑灭某些严重的传染性水产动物疾病无疑是有好处的。因为使用动物疫苗控制某种疾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扑灭这种疾病。当全世界人民接种天花疫苗,最终达到了消灭天花对人类危害的目的,这就是一个成功地实施免疫接种的典范;

   二、我国水产疫苗研究方面的问题,我们的研究人员能长期坚持下来做某种水产疫苗的人不多,这可能还涉及到我国现行科学研究管理方面的问题,因为不能从政府部门获得经费的继续支持,有些研究就只能中途停下来,无法深入进行下去。我国的科技工作者的现状是,能从那里拿到钱就做什么事情,已经很少有“专家”了,大多是属于“科学博士”!而国外研究水产疫苗除能获得政府部门的经费持续支持外,大多数经费来源于大型生物制品企业的支持,而在我国现在的形势下,企业投入研究水产疫苗是需要冒极大的风险的。所以,也少有企业愿意投入经费做这类研究;

三、养殖业者没有免疫预防疾病的意识,也没有相关的知识,对现在的水产养殖从业者做推广水产疫苗的事情,在客观上是有难度的!

四、我们的水产养殖方式决定在我国实施免疫接种的效果难以真实地彰显出来,如我国大多实行混养的方式,而部分鱼类的致病病原是可以感染多种鱼类的,如嗜水气单胞菌既可以感染草鱼,也是青鱼、鲢、鳙、团头鲂等淡水鱼类的病原菌,即使实施对某些敏感鱼类的免疫接种的话,总体预防效果也可能是比较差的。

FAM:水产疫苗如果是注射的话,要一条一条地给鱼打针,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不少人认为很难在生产上推广。

陈昌福: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采用注射法接种水产疫苗存在浪费人力而又会对受免鱼造成很强的应激性刺激的问题,因而通常是将其判为在鱼类免疫接种中实用性不强的方法。然而,自从欧洲的研究者们证明了在水产疫苗中添加佐剂,并且以注射法接种,能显著提高受免鱼的免疫效果以来,随着连续注射器的应用和与计算机联合起来的自动注射方法的开发成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注射法在鱼类免疫接种中应用的看法。在日本,对已经证明只有采用注射接种才能获得较好免疫效果的水产疫苗,如虹彩病毒疫苗,链球菌症疫苗和类结疖症疫苗等,都采用了注射法接种。

现在连续注射器的应用和与计算机联合起来的自动注射等方式,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疫苗注射困难的问题。在国外的应用实践证明采用计算机联合起来的自动注射,对鱼类实施免疫接种是很方便的。我国只要有市场需求,快速注射器械的开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注射接种已经不是水产疫苗难以推广的原因了。

FAM:国外水产疫苗的市场推广是由谁来做的,如何做的呢?

陈昌福:国外市场推广当然是由疫苗生产商来做的,但是,有政府关于强制免疫等措施的规范,他们做起推广工作来,就相对容易多了。

我们国家的水产疫苗推广应用有相当大的难度,水产疫苗的研究人员们往往感到非常吃力,因为有一些因素是研究人员难以控制的。如在回答上面的问题中提到的一些内容。

FAM:一个不容回避的现状是,目前我们国家的水产病害的防控还是以药物为主,您怎么看我国水产疫苗未来的发展道路?

陈昌福:在多年前,挪威就宣布在水产养殖中不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鱼类疾病,转而利用疫苗预防三文鱼的疾病,使挪威三文鱼在世界上赢得很高的声誉。因此而使挪威三文鱼畅销全世界!结果必然是国家和养殖业者获利丰厚。

我们现在虽然已经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但是,具体行动还比较少。有一些人总以为自己是“水产养殖大国”,或者找理由说我国的“水产养殖情形特殊”等,其实,不能将“大国”做成“强国”,结局只能是越大越穷!而如果因为我们“特殊”而“无为”的话,结果只能是离“科学与进步”越来越远!

至于水产疫苗的发展,我认为依然是需要有专家们的关注,更需要有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水产疫苗在我国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而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是一定有所发展的!因为依靠抗生素等药物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遇到比现在更多的、更难以克服的问题。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1-9-27 18:12
目前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措施九成是错的

  ——访华中农业大学鱼类病理学专家陈昌福教授

  ■文/ 《海洋与渔业》 陈石娟
   
  2010年的夏天,跟往年一样高温闷热,罗非鱼养殖户心头又悬起了那块大石——担心链球菌来袭。也难怪的,去年那场链球菌病害所到之处,令产业损失惨重,至今还像梦魇一样在养殖户脑海里挥之不去。

    据悉,今年进入7月份以来,海南又出现了罗非鱼链球菌病引起的死鱼现象,与之一水相隔的广东也零星发现有类似症状的死鱼情况。今年会不会重演去年的病害灾难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链球菌这个顽敌?

    最近,记者在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举行的一个养殖技术研讨会上,遇到了华中农业大学鱼类病理学专家陈昌福教授。无论是在讲坛上,还是与记者的对话中,这位年近六旬的老教授都饱含激情,而这种激情恰恰又使他如一位斗士,一心扑在我国淡水鱼类病害防治战线上。

  曾经走访过许多暴发罗非鱼链球菌病养殖场的陈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了解到的罗非鱼链球菌病具体防治措施90%都是错的,因为防治方法错了,要控制链球菌病肯定是很难的。”

  鱼链球菌病可能由人类的粪尿传染

  《海洋与渔业》:陈教授,您好!我国南方罗非鱼受链球菌疾病侵害非常严重,您在水产动物疾病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请您介绍一下鱼类链球菌病的由来。

  陈昌福:我第一次接触罗非鱼链球菌病是在广东珠海,那时一天能死几千斤鱼。这种菌的种类非常多,而危害鱼类的种类比危害人类的要少得多。日本专家研究表明,鱼链球菌病可能是由人类的粪尿传染的。我个人认为,我国水产养殖中的“猪——鱼养殖模式”是鱼类感染链球菌病的重要罪魁。没有经过发酵的猪粪直接排放到鱼塘中,致使感染猪的链球菌也进入到了鱼体内。感染猪的链球菌有5种,这5种链球菌恰恰也能感染鱼类。

  能导致人——鱼共患的链球菌主要是S.iniae,该菌对人类具有比较强的致病力,感染的发生是因为在接触带菌水产品时,细菌从手或其它部位的伤口进入人体内,或由于食用带菌的生鱼而引起。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病

  《海洋与渔业》:链球菌病暴发时情形是怎样的?

  陈昌福:链球菌病在罗非鱼还没有引进我国时就已经在国外出现过,对于罗非鱼来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病。它通常发生于春、夏、秋季,但以7至9月份为流行高峰期。高水温季节往往呈急性暴发,发病和死亡高峰可持续2至3周,死亡率较高,可达80%以上;低水温季节则往往呈慢性病程,死亡率也较低,但是持续时间长。

  《海洋与渔业》:链球菌病发生时有些什么特点?

  陈昌福:链球菌病的发生有两个特点:一是通常体重大于二两的鱼更易发病,二是罗非鱼发生链球菌病时,混养的其他鱼类通常不发病。

  《海洋与渔业》:鱼类感染链球菌后一般呈现什么症状?

  陈昌福:发病初期,病鱼游动缓慢、离群,有时在水中翻滚打转或窜游。病鱼通常眼球突出、出血,部分鱼眼结膜混浊发白,甚至眼球脱落;鳃盖、眼圈、嘴部充血、出血,体表皮肤有点状或斑状出血及溃疡。解剖内脏则通常可见肝脏、胆囊、脾脏肿大,其中胆囊肿大最明显,有的比正常体积大数倍,另外部分病鱼的肝脏表面可见白斑结节。急性感染时可见内脏各器官(包括肝、胆、脾、肠等)广泛出血,严重的还可见内脏各器官与周围体壁发生广泛性粘连、腹腔中有大量纤维性渗出物(腹膜炎)。

对于没有做过相关研究的人来说,感染链球菌病的鱼类其症状千奇百怪,100个养殖户告诉你的可能是100种症状,这些都是不足为奇的。

  确定病原菌种类后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治疗关键

  《海洋与渔业》:鱼类感染链球菌后症状繁多,仅凭症状还不能确定如何用药,那么在对病鱼用药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陈昌福:治疗链球菌病的前提首先是对病原进行分离,即确定所感染的链球菌的分类地位。很多人对链球菌的分类地位不太关心,这是不对的。分离出病原菌后还要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楠田理一就比较系统地开始研究链球菌病,而链球菌得以真正客观地定种,是在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的90年代。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群”,这个群由24个属的细菌组成。每个菌属中分别含有一个或者若干个相应的种,有的种还分别有不同的亚种或者生物型。

  《海洋与渔业》:除罗非鱼外,还有哪些鱼容易被链球菌感染?
  
  陈昌福:在国外,链球菌危害的对象主要是白斑篮子鱼、五条鰤、杜氏鰤、牙鲆、大菱鲆、竹荚鱼、红鳍东方鲀、真鲷、银鲑、尖吻鲈、美国红鱼、鲻等30多种。在国内,链球菌容易感染牛蛙、黄颡鱼、乌鳢、大口鲇、牙鲆、青石斑鱼、黄尾鰤等。

  从养殖鱼类上已经分离到的链球菌有海豚链球菌、难辨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米氏链球菌、副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

  把链球菌扼杀在白细胞破裂的间期

  《海洋与渔业》:链球菌病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陈昌福:链球菌进入体内以后被吞噬细胞吞噬,但这些细菌并不能被杀死,而被带入免疫生发中心。日本专家把链球菌称为白细胞内“寄生菌”,白细胞内环境为其提供了优良的培养基。链球菌的大量繁殖可损伤吞噬细胞,同时摧毁免疫组织而破坏免疫系统,其厉害程度不亚于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些都是催毁免疫系统的病,一旦免疫系统被催毁了,可以说感染什么病原就得什么病。

  《海洋与渔业》:链球菌病对鱼类免疫系统的杀伤力如此强大,防治上有什么难点?

  陈昌福:链球菌病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很多防治方法,并不是说得了这个病就是死路一条。我国在链球菌病上遇到了麻烦,生产上很多人对这种病也不太了解,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可以克服的。去年11月份,我到海南走访过一些养殖面积较大的养殖场,据说这种病引发了鱼类的大面积死亡。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就我所了解到的防治这种病的具体措施中,有90%是错误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找到一种药能够直接进入到白细胞内把链球菌杀死而不损伤白细胞。所以对链球菌用药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当链球菌大量繁殖致使白细胞损伤破碎、链球菌裸露于细胞外的这个间期。

  细菌性病害中,我国大陆有报道的不下75种,其中95%以上是革兰氏阴性菌。我国28种抗菌药中,抗菌药物基本上都是面对革兰氏阴性菌来筛选的。所谓的广谱抗菌药物,既抗革兰氏阴性菌,又抗革兰氏阳性菌,其实主要也是对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有效。链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现有的药物中,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非常少。

  弱毒活菌疫苗效果好,5~7天的用药疗程得改一改

  《海洋与渔业》:应当如何防治鱼类链球菌病?

  陈昌福:治疗链球菌病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可用青霉素类的药物——氨苄青霉素(人药,尚未审批用于兽药),交沙霉素,红霉素(国内禁用,国外使用较多)。使用上述药物时,要加定量TMP(磺胺类增效剂)。我个人认为,对于治疗链球菌病,必须连续用药2周以上。

  目前国内疫苗基本上都是灭活菌苗,据研究当年保护率可达74%左右。但细菌性病原表面抗原漂变快,疫苗生产的速度永远滞后于病原表面抗原漂变的速度,生产的疫苗第二年、第三年未必有效。对于灭活疫苗,我主张生产“自家疫苗”,即在当年、当地采集发病鱼样本,制作成疫苗。要注意,这样的疫苗第二年也未必管用。日本学者福田、河源都做过相关的疫苗效果实验,河源的实验表明弱毒活菌苗的免疫保护率可达到89.8%。弱毒活菌疫苗针对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最好,是疫苗研究与生产推广的希望所在。

  《海洋与渔业》:在我国,治疗链球菌病一般是5~7天为一疗程,为什么您认为用药疗程应该是2周以上?

  陈昌福:现在中国兽药规定用药疗程为5到7天。美国用药只有一个标准,治疗鱼病都是连续投药至鱼不再出现死亡,还要追加三天。日本更务实,用药灵活,根据不同的病确定不同的疗程。药物在体内没有达到一定的菌药浓度,就不能彻底地将细菌消灭。我认为5到7天的用药疗程得改一改了,要达到良好的疗效,连续用药至少要2周以上。

  加强药敏实验室建设,建议只有免疫后的鱼苗才能用于养殖

  《海洋与渔业》:您对防治链球菌病有何建议?

  陈昌福:政府和企业对鱼病防治工作要未雨绸缪,平时以不多的花费多做药物敏感实验工作,鱼病发生时才不至于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或者乱用药。

  有一次,鱼病暴发严重时,有些企业和养殖户请我过去治疗,希望我马上就能解决问题。我说不行,要先做药物敏感实验,起码两、三天才能搞清楚问题。他们便埋怨,两、三天后鱼都差不多死光了。这是很无奈、很被动的事情。其实,建立一个药敏实验室只需几万元,日常操作请个高中生培训两个星期就可以上岗。现在通威已经建立了30多个实验室,在防治鱼病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海洋与渔业》:据说日本人养殖香鱼必须先对香鱼进行免疫,您认为在我国推广免疫鱼苗可行吗?罗非鱼也能够实现免疫之后进行养殖吗?

  陈昌福:日本养殖免疫香鱼的做法值得我国奋起直追。据我了解,在国内,免疫后的草鱼苗比没有免疫的要贵一半的价钱,很多养殖户不愿意买,免疫的鱼苗没有市场,难以推广。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规定,免疫后的鱼苗才能用于养殖,这样一来,在养殖过程中才能减少了由病害带来的沉重损失。前不久我国有了第一个鱼用疫苗的生产车间,相信这将使我国免疫的鱼苗走上市场成为可能。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1-9-27 18:14
鱼病防治不可滥用抗生素
———访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教授
--------------------------------------------------------------------------------
发布时间:2003-11-5  河南农村报

  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水产动物疾病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前一段时间发生的“氯霉素事件”,使水产界谈“抗”色变。其实,将抗生素类药物作为渔用药物使用之前,缺乏对药物的基础药理学知识的了解,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盲目使用各种抗生素类渔用药物,这才是导致抗生素类药物出现残留现象的根本原因。为了帮助广大水产养殖者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类渔用药物,本报记者网上采访了我国著名的鱼类病理学专家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教授,陈教授的观点对水产养殖者正确选择和使用抗生素类渔用药物可能会有所帮助。

  “一种药物不可能治疗百种疾病。”陈教授说,现在有些人认为,水产动物生病后只要大剂量使用某种抗生素类药物就能把疾病治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每种抗生素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在选用某种抗生素类药物之前,首先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点,确定选择抗革兰氏阳性还是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数种药物用于对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

  如何才能选择出对症的抗生素类药物?陈教授说:“正确了解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感受性对于正确选用抗生素大有帮助。”在初选抗生素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所选药物的疗效,还应该将在养殖现场分离到的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因为不同的养殖场对各种抗生素使用的历史与频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同一种病原菌对同一种抗生素可能存在不同的感受性,可能有些菌株对某些抗生素已经失去了感受性,或者感受性已经下降,也就是说病原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病原菌对抗生素类渔用药物产生抗药性与否,也是影响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水产动物传染性疾病成败的重要因素。

  “为了增加药物的针对性,了解其他抗菌素药物对病原菌的作用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药物对细菌的作用主要有如下类型。

  1.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及其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就是属于这一类作用类型的药物。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是属于这一作用类型的常用药物。3.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常用抗菌药有氨基甙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四环素类、红霉素类。4.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多黏菌素和多烯类抗菌药能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死亡。

  药物作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致病菌,有抑菌和杀菌两种作用方式。使用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后,机体内病原菌的数量不会减少,因为药物只能抑制病原菌的增殖,最终要依靠动物机体的免疫机能使疾病痊愈。而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则是通过直接杀死水产动物体内的致病菌而产生治疗效果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用药量。

  “在对鱼类联合用药时,啥时候使用抗生素都可以。”陈教授不同意这种用药方式,他说:“为了保证药物的最佳疗效和最低成本,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选择顺序。”

  在选择药物时,如果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在使用药物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之前,除依据药物感受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之外,还应该根据药物的种类和特性决定药物的使用顺序。最好是能将磺胺类药物作为第一次选择用药,抗生素作为第二次选择用药,而将各种化学合成药剂作为第三次选择用药。

  当第二次选择用药失去效果后,还必须从第一次选择使用的药物种类中筛选出有效的药物。因为病原菌对药物的耐性程度每年都会不断变化,当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病原菌还可以恢复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

  最后,陈教授提醒大家,为了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在选用抗生素药物时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有关禁用规定和休药期制度。

  压题照片:郑州市水产办新郑热水鱼养殖基地是我省首批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之一。该基地充分利用丰富的热电厂余热资源大力发展热水鱼的苗种繁育与成鱼养殖。图为该基地的技术人员在流水养鱼中施用药物。
作者: oscar    时间: 2011-9-28 09:47
抢位等待!
作者: fishfirst    时间: 2011-9-28 10:34
分享陈老师的部分论文:

近年来特种养殖流行性疑难新鱼病介绍.pdf (90.2 KB, 下载次数: 109)

几种水产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一).pdf (109.98 KB, 下载次数: 107)

几种水产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五).pdf (107.6 KB, 下载次数: 77)

几种水产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及其控制方法(四).pdf (104.19 KB, 下载次数: 80)

几种水产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三).pdf (95.95 KB, 下载次数: 82)

抗生素类渔药的问题与对策(一).pdf (312.92 KB, 下载次数: 106)

抗生素类渔药的问题与对策(二).pdf (98.49 KB, 下载次数: 104)

抗生素类渔药的问题与对策(三).pdf (96.61 KB, 下载次数: 159)

二氧化氯的特性及其在水产动物疾病预防中的作用.pdf (91.77 KB, 下载次数: 112)

几种水产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二).pdf (344.71 KB, 下载次数: 89)

不同养殖模式下池塘清塘技术.pdf (88.01 KB, 下载次数: 103)


水霉病的预防与诊治方法.pdf (343.19 KB, 下载次数: 140)

当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上).pdf (100 KB, 下载次数: 100)

当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pdf (335.17 KB, 下载次数: 113)





作者: L.C    时间: 2011-9-28 11:45
太给力的资料了  楼主辛苦
作者: kook    时间: 2011-9-28 11:47
陈老师的论文,从标题看就比较接近一线~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00:04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4:53 编辑

      网友iphone :陈老师对当前华南罗非鱼的病害怎么看?有何建议?

      陈昌福:关于罗非鱼的链球菌病,近几年的研究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1)确定了致病病原——是一种致病的细菌;(2)实验室和野外的治疗试验结果已经证明,如果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药物、确定适宜的剂量、利用合理的给药方法,是完全可以治疗这种疾病;(3)免疫预防是有效的。
      在生产中之所以会出现链球菌病难以治疗的问题,虽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似乎只有一个:没有做到对症用药。
      这里所说的“对症用药”,是需要根据对致病菌对药物敏感性的测定结果筛选出最有效的药物,按照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确定适宜用药量,以正确的给药途径,让患病的鱼得到能杀灭体内或者抑制体内致病菌的药物剂量,就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
      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针对致病菌完成药物敏感性试验后,筛选出对致病菌具有良好抑制和杀灭效果的药物,这是在选择药物之前就要完成的工作。可惜,我们国家的大多数地区现在没有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没有做到这一点,不知道致病菌对什么药物敏感,也不知道多大的剂量是能够显效的,即使养殖业者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规定使用了药物,因为各地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致病菌会因为接触药物的次数不同而对药物现实不同的敏感性),其结果在本质上是与滥用药物没有区别的!
      因此,不知道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就胡乱用药,治疗效果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00:06
回复 8# iphone


     关于罗非鱼的链球菌病,近几年的研究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1)确定了致病病原——是一种致病的细菌;(2)实验室和野外的治疗试验结果已经证明,如果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药物、确定适宜的剂量、利用合理的给药方法,是完全可以治疗这种疾病;(3)免疫预防是有效的。
      在生产中之所以会出现链球菌病难以治疗的问题,虽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似乎只有一个:没有做到对症用药。
      这里所说的“对症用药”,是需要根据对致病菌对药物敏感性的测定结果筛选出最有效的药物,按照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确定适宜用药量,以正确的给药途径,让患病的鱼得到能杀灭体内或者抑制体内致病菌的药物剂量,就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
      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针对致病菌完成药物敏感性试验后,筛选出对致病菌具有良好抑制和杀灭效果的药物,这是在选择药物之前就要完成的工作。可惜,我们国家的大多数地区现在没有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没有做到这一点,不知道致病菌对什么药物敏感,也不知道多大的剂量是能够显效的,即使养殖业者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规定使用了药物,因为各地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致病菌会因为接触药物的次数不同而对药物现实不同的敏感性),其结果在本质上是与滥用药物没有区别的!
      因此,不知道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就胡乱用药,治疗效果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00:22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03 编辑

       珠江所小廖:目前的小瓜虫和水霉病,能治好吗?

陈昌福:这两种疾病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中比较难以治疗的,很多学者还在探讨这两只疾病的治疗方法。
       首先,关于水霉病,我和我的学生们做过一些试验:利用二氧化氯或者硫醚沙星(大蒜素)浸泡受伤的鱼并且消毒池水,可以有效地预防受伤的鱼患水霉病,但是,当受伤的鱼已经感染水霉菌后,就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所以,预防水霉病是有办法的,治疗水霉病的办法尚需要探索。国外(加拿大的资料)有利用免疫的手段预防水霉病,结论是有效果。国内尚未见有类似的研究。
       其次,关于小瓜虫,我们对网箱养鱼中用硫酸铜治疗,即浸泡一定时间后,用水泵将已经从鱼体上脱落的胞囊冲离网箱,效果很好。可惜这种方法不能在静水池塘中应用。国外(日本、美国)对淡水鱼用福尔马林、对海水鱼用淡水,日本还采用双氧水浸泡鱼体,据说都是有一定效果的,就是可以导致胞囊从鱼体上脱落下来。国外已经有这种虫体的疫苗应市,国内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利用免疫手段预防小瓜虫病是有效的。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02:26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05 编辑

      浪漫小子 :想听听龟鳖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陈昌福:针对您提出的问题,我谈一点龟鳖病害的认识

      从病原学的角度看问题,龟鳖的病害与其他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没有很大的差异。迄今为止,发现的疾病主要有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害。
      人工养殖的龟鳖出现疾病后,人们之所以觉得难以治疗,大致是因为存在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龟鳖是生活在水里的,在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龟鳖被养殖业者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整个养殖群体都已经发展到了病入膏肓的危重阶段,此时即使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也可能已经为时过晚,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了。

其次,因为现在的龟鳖的养殖方式大多是实施集约化养殖,而对大量的养殖动物同时给药是比较困难的,既不能做到像对待陆生饲养动物猪、牛一样逐尾口灌给药,也难以做到逐尾注射给药,患病后的龟鳖往往因为丧失食欲而不能摄食拌有治疗药物的饵料。

其三,将拌有治疗疾病的药物饵料投放在养殖食台上以后,每只龟鳖摄入的药物剂量就只能依靠龟鳖自由摄食饵料的多少决定了。通常的结果是不该摄食药物饵料的健康龟鳖因为食欲旺盛而摄食了大量药物饵料,而需要药物治疗的患病龟鳖则因为丧失了食欲反而没有摄食或者摄食量过少,未能摄如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药物量。

其四,采用药物治疗龟鳖的疾病时,难以避免因药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而导致对水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因为我国的水产养殖水体大多是开放式的,药物污染的危害可能因为养殖用水的随意排放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其五,当龟鳖患病后不仅会影响其生长,而且还会影响其商品价值。

除上面的一些因素之外,由于基础研究工作尚非常有限,科学工作者对龟鳖类水产动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等资料掌握的非常有限,这无疑对人们在治疗龟鳖的疾病时,为科学选择药物和应用药物都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因此,与对对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是一样的,对于龟鳖的疾病预防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作者: my_chb    时间: 2011-9-29 09:58
陈老师:请教一个问题:今年我的一位四川朋友,5月大棚养的加州鲈鱼苗(规格2厘米左右),第一天,吃食正常,饱食,第二天,有几尾身体变色(暗红褐),第二天,猛增加到30%以上,并开始死亡,第三、四天,基本上死亡完。损失惨重。请教是何原因?万分感谢
作者: 勇往直前    时间: 2011-9-29 10:47
陈老师:
1、一元和二元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病症使用效果最佳?
2、对于越来越难治的寄生虫疾病,比如孢子虫、隐鞭虫等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防治?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0:55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06 编辑

       my_chb :请教一个问题:今年我的一位四川朋友,5月大棚养的加州鲈鱼苗(规格2厘米左右),第一天,吃食正常,饱食,第二天,有几尾身体变色(暗红褐),第二天,猛增加到30%以上,并开始死亡,第三、四天,基本上死亡完。损失惨重。请教是何原因?万分感谢


       陈昌福:根据您说的情况,可能这批鱼苗原来就带有何种病原,当新的饲养环境对鱼苗造成应激性刺激后,鱼体的抵抗力就下降,结果导致了疾病的急剧发生于死亡。
       不过,根据您说的第一天饱食的情况,也可能是在新的环境中有一些特别不适合这种鱼的环境因子存在,从而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不知道当时的死亡鱼体有什么典型的症状没有?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1:01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08 编辑

        勇往直前 :1、一元和二元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病症使用效果最佳?
        陈昌福:首先,无论是一元还是二元二氧化氯,都是属于消毒剂,其成分是一样的,在消毒功能范围内而言,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其次,消毒剂的作用无论是对鱼种、池水、还是饵料消毒,目的都是在于消灭存在于这些部位的致病微生物,只是通过改善养殖环境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如果是疾病已经发生的话,就需要使用其他的治疗疾病的药物,如针对寄生虫病就需要用杀虫药物,针对致病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就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此时的消毒剂只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的。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1:07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09 编辑

        勇往直前 对于越来越难治的寄生虫疾病,比如孢子虫、隐鞭虫等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防治?

        陈昌福:对于孢子虫病,盐酸氯苯胍还是很有效的。养殖业者之所以会认为这种药物没有什么效果,往往是由于养殖业者用于判断药物疗效的“指标”与药物治疗的作用过程是不同的。药物杀灭的是鱼体内孢子虫的营养体阶段,而养殖业者是根据体内外存在的胞囊脱落否判断药物疗效的。因为孢子虫的营养体可以被药物杀灭,而胞囊是不能被药物杀死的,要依靠鱼体的免疫系统等得作用,将其排除体外或者脱落。
作者: 珠江所小廖    时间: 2011-9-29 11:19
回复 26# 鱼儿的医生


    谢谢陈老师,太感谢了!欢迎来广州做客!
作者: pochuang    时间: 2011-9-29 11:34
陈老师的资料好贵哟,我新手下载不起。能不能赠送。请教陈老师一个问题:我用抗原去免疫了一种动物,现在想用ELISA检测这种动物血清的抗体效价,但是又没有相应的二抗(新品种,没人开发)我该怎么办?初涉免疫实验,谢谢您详细解答。
作者: 星星    时间: 2011-9-29 11:35
回复 32# 鱼儿的医生


    胞囊为什么药物不能杀死呢,望陈老师能说明一下,谢谢!
作者: fishfirst    时间: 2011-9-29 11:35
网友pochuang:
鳖内在5-9月容易发生疥疮病,影响卖相和存活率,各位行家对此有何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不妨出来交流一下。
作者: 星星    时间: 2011-9-29 11:37
对于盐酸氯苯胍治疗孢子虫的问题,在实际中发现鲫鱼喂药后会出现部分死亡,这个跟拌药不均匀有关还是有其他的因素呢?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1:47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12 编辑

         星星 :胞囊为什么药物不能杀死呢?

         陈昌福:胞囊药物不能进去啊!寄生虫之所以会产生一些物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就是为了防止外界物质对其造成伤害。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1:49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16 编辑

        星星:对于盐酸氯苯胍治疗孢子虫的问题,在实际中发现鲫鱼喂药后会出现部分死亡,这个跟拌药不均匀有关还是有其他的因素呢?

        陈昌福:您说的对,要均匀而且要严格控制剂量,否则,这种药物是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毒性的,而且对不同的鱼类毒性是不相同的,使用的时候务必注意!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1:53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18 编辑

        网友pochuang:鳖内在5-9月容易发生疥疮病,影响卖相和存活率,各位行家对此有何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不妨出来交流一下。

        陈昌福:鳖的疥疮病已经证实也是由于致病菌引起的。我建议您能找一下有条件的单位,帮助您做一下致病菌分离和药物敏感性测定,选择好对您的养殖环境中的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后,做到对症用药,鳖的这种疾病还是能够很好第控制的!
作者: 大海小鱼医    时间: 2011-9-29 11:57
陈老师,您好,您说海水小瓜虫的处理方案上,能说下硫酸铜的使用浓度和浸泡时间吗?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1:59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20 编辑

      pochuang :我用抗原去免疫了一种动物,现在想用ELISA检测这种动物血清的抗体效价,但是又没有相应的二抗(新品种,没人开发)我该怎么办?初涉免疫实验,谢谢您详细解答。


      陈昌福:抱歉!我现在在美国,手头也没有这些材料。不知道他们是在哪里搜索了这些材料,连我自己也不知道。
      我不知到您的抗原是什么东西,二抗也是要与一抗有一定的关系的哦!不然,也是可以直接购买抗IgM等类抗体,作为二抗的啊!因为不知道您的实际试验过程,也不知道您的试验目的,我就难以猜测了。
      您可以说的更详细一点吗?我有兴趣!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2:02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21 编辑

         大海小鱼医 :陈老师,您好,您说海水小瓜虫的处理方案上,能说下硫酸铜的使用浓度和浸泡时间吗?


         陈昌福:浓度0.6毫克/升,时间依鱼体状况而定。看见鱼受不了时就“解放”他们,不要直盯手表不看鱼哦。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2:03
回复 33# 珠江所小廖


    别客气,有机会时一定拜访!
作者: fishfirst    时间: 2011-9-29 12:03
陈老师,现在美国时间已经凌晨12点多了吧,

您早点休息吧。

明早起来再继续吧,累坏了我们心疼呢!
作者: 大海小鱼医    时间: 2011-9-29 12:06
陈老师,硫酸铜这种药在无鳞鱼上为什么要慎用呢?其实按我的实践土池的海水养殖鱼类用硫酸铜的风险都很大,跟有没有鳞好像没有很大的关系啊。。。
作者: 赵大炮    时间: 2011-9-29 12:57
陈老师,你好。欢迎来到这里。
我在实习的时候,师父告诉我用药的2个基本原则:不伤水为原则,不伤鱼吃食为原则。能否列几个常见的药,以及作用机理。
关于病鱼的分布:查鱼病少不了撒网,为了找到病鱼,不同发病期的鱼,那么久应该对病鱼的分布较了解。我知道的是饵料台外围,下风处,陈老师能否讲讲这话题。谢谢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1-9-29 12:57
陈老师,在美国上“中国水产频道”,网速正常吗?
作者: 鱼儿宝宝    时间: 2011-9-29 13:03
陈老师,想问下草鱼从夏季以来较为明显的赤皮病现象,每天一两尾鱼的死亡,很烦心,该怎么办?
作者: xibeiyd    时间: 2011-9-29 13:10
陈老师您好,看到你在这里真亲切,顺祝身体安康,明年尽量回武汉看您.
                                                                       亚东
作者: sdhuang    时间: 2011-9-29 13:14
陈老师,这几年鲫鱼中比较爆发性的是孢子虫,出血病,还有肝胆综合症。特别是孢子虫,盐酸氯苯胍的用量从0.6斤/吨饲料到现在的2斤/吨饲料,是孢子虫抗药性强了,还是氯苯胍对孢子虫没有效果了。治疗孢子虫的中药很多,到底有没有效果?看到有个养殖户加工药饵,用了4个厂家的中药,可成分基本相似,他说集各家所长。还有肝胆综合症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预防孢子虫和肝胆综合症?
作者: pochuang    时间: 2011-9-29 13:18
回复 42# 鱼儿的医生


    谢谢陈老师,我在知网上找到了大部分资料。祝您国庆快乐。
作者: 勇往直前    时间: 2011-9-29 13:28
谢谢陈老师的回答。
还想问下:现在大家都说到养殖动物的“应激”,你对此有何看法?
“应激”反应的产生过程和结果是什么?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3:57
回复 45# fishfirst


    没有关系的,正好睡不着!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4:01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23 编辑

        大海小鱼医 :陈老师,硫酸铜这种药在无鳞鱼上为什么要慎用呢?其实按我的实践土池的海水养殖鱼类用硫酸铜的风险都很大,跟有没有鳞好像没有很大的关系啊。。。

        陈昌福:不仅是无鳞鱼,其实,其他的鱼也是一样的。这是因为硫酸铜中的酮离子可能导致鱼类鳃组织“棍棒化(不好意思,这是日本人的说法)”,从而影响到鱼类的呼吸效率。严重是可能导致鱼类抗病力下降或者因为缺氧而死亡。因此,建议在一个水体中最好不要多次使用硫酸铜。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4:10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31 编辑

        赵大炮 我在实习的时候,师父告诉我用药的2个基本原则:不伤水为原则,不伤鱼吃食为原则。能否列几个常见的药,以及作用机理。

   关于病鱼的分布:查鱼病少不了撒网,为了找到病鱼,不同发病期的鱼,那么久应该对病鱼的分布较了解。我知道的是饵料台外围,下风处,陈老师能否讲讲这话题。谢谢。

陈昌福:您的师傅说的有道理。但是,“不伤水、不影响鱼吃食”,这样的药物可能是比较少的。因为由于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的特殊性,我们治疗疾病往往是以改变水体理化特性,达到间接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目的的。从某种程度而言,对水是会有影响的,

同时也会对水体中的微生物等产生影响。

您所说的查鱼病是什么意思?是在池塘中拉鱼检查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有专门的标准的,请您查一下抽样标准,好吗?
我现在身处美国,查这个材料有点不方便。如果您需要,我回去后再查到后转送给您。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4:12
回复 48# thinkpad


    网速还算正常。似乎与国内没有什么差异!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4:16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32 编辑

        鱼儿宝宝 :陈老师,想问下草鱼从夏季以来较为明显的赤皮病现象,每天一两尾鱼的死亡,很烦心,该怎么办?


        陈昌福:如果您养殖的草鱼很多,死亡数量占养殖群体数量的比例比较小的话(0.2%一下),建议您暂时别用药物治疗。只是将池水消毒就可以,如果养殖的数量本来就少,死亡数量超过了0.2%,建议您选择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药物(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证实)投喂一个疗程,应该是可以将死鱼的现象控制下来的!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4:20
回复 50# xibeiyd


      亜东:您好!这是《水产前沿》的一些先生和小姐们促成的这个事情。实在不好意思不答应她们,因为她们也实在是太热心了,感动了我!不知道这种形式是否能为养殖业者尽点心力?
      我现在再美国,在女儿家里来住几天,下月中旬就回去了。
      祝您国庆节快乐!家人身体健康!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4:22
回复 52# pochuang


    请您看了材料以后,多提出批评意见,谢谢!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4:30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33 编辑

          sdhuang :陈老师,这几年鲫鱼中比较爆发性的是孢子虫,出血病,还有肝胆综合症。特别是孢子虫,盐酸氯苯胍的用量从0.6斤/吨饲料到现在的2斤/吨饲料,是孢子虫抗药性强了,还是氯苯胍对孢子虫没有效果了。治疗孢子虫的中药很多,到底有没有效果?看到有个养殖户加工药饵,用了4个厂家的中药,可成分基本相似,他说集各家所长。还有肝胆综合症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预防孢子虫和肝胆综合症?


陈昌福:请您注意: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时,我们都是按照鱼体重计算用药量的,即每公斤鱼用多少毫克药物,而不是按照您说的每吨饲料中加多少药物。因为鱼类是变温动物,温度不同吃食量是具有很大差异的。
      孢子虫能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是肯定的。
      我做过盐酸氯苯胍治疗鲫孢子虫的试验,获得了很好的试验结果。我没有做过中草药杀灭孢子虫的试验,因此,不便说中草药是否具有治疗孢子虫的作用,很抱歉!
     将各种药物混合在一起使用,这样的“采众家之长”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建议这位先生不要这样做。


作者: xibeiyd    时间: 2011-9-29 14:40
刚才一激动把节日快乐都忘了呵呵,这个网站挺好的,经常会请些水产里的老师解答相关问题,以及把一些相关的会议信息发在上面,让没到场的能通过这个途径学习,论坛里关于鱼病的讨论也不错,尤其对像我实践少些的情况能学习不少。还在QQ上建了群讨论些鱼病知识。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4:44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35 编辑

       勇往直前:现在大家都说到养殖动物的“应激”,你对此有何看法?“应激”反应的产生过程和结果是什么?

陈昌福:对水产养殖动物而言,应激性刺激因子实在是很多的!
      如:温度变化,水质变化、饲料营养成分变化,等等,均可能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应激性刺激,从而使水产养殖动物发生“应激反应”。
      当水产养殖对这些应激因子产生的反应超过一定阈值,机体就会出现异常症状,这就是病症了!
      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吧!某日因为气温突然下降,对人体而言,突然降温就是一种应激因子,一些身体抵抗力差一点的人们就可能因此感冒,感冒就是受不了这种应激性刺激发生的,感冒后发烧就是感冒的症状之一,也就是温度突然变化,引起人体应激反应的结果。
      我们学习养殖技术,其中的一些技术措施实质就是为了减少对养殖动物的应激性刺激。因为这种应激性刺激越小,就对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越是有利。


作者: 鳝解人意    时间: 2011-9-29 14:48
陈老师,您好,有几个问题想请教:黄鳝塘调节黑水怎么处理。鳝鱼塘蓝绿藻怎么杀,很多的产品都不能用,生物调节水质的效果很不理想。谢谢!
作者: 鳝解人意    时间: 2011-9-29 14:48
另外,四大家鱼塘小草鱼死亡很大,用利巴伟林效果很好,但是为禁用药物,这要怎么使用?
作者: pochuang    时间: 2011-9-29 14:50
回复 60# 鱼儿的医生


    不敢不敢,有问题会向您请教的。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4:53
回复 62# xibeiyd


      亚东:最近工作顺利吗?课程多吗?今年7月我曾经到过锦州,是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那里举办培训班,让我去讲了一下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预防和治疗问题。是从北京开车去的,时间也比较紧张。在去之前还在想是否可以见到您呢。
     国内放小长假了,带家人出去转转吧!家人的幸福往往是靠男人营造出来的啊!
作者: 赵大炮    时间: 2011-9-29 14:59
回复 56# 鱼儿的医生


    关于病鱼的分布:查鱼病少不了撒网,为了找到病鱼,不同发病期的鱼,那么久应该对病鱼的分布较了解。我知道的是饵料台外围,下风处

   是这么回事,我在江苏盐城实习鱼病。那里的池塘一般都是180亩左右,很多养殖户在没有死鱼的时候就让去给他查鱼病,了解池塘鱼的病害情况。这时候没有死鱼,就得撒网,很多情况下撒网打不到鱼,或者打不到病鱼。那么就应该知道病鱼在什么地方。一般寄生虫特别是鳃有问题的病鱼都在下风处,因为溶氧问题。而没有风的时候,就应该去饵料台外围,鱼体质的原因挤不过体质好的。我的意思是,一个200亩的池塘,病鱼在池塘的什么地方。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5:00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37 编辑

       鳝解人意 :陈老师,您好,有几个问题想请教:黄鳝塘调节黑水怎么处理。鳝鱼塘蓝绿藻怎么杀,很多的产品都不能用,生物调节水质的效果很不理想。谢谢!

陈昌福:养殖黄鳝的饲料蛋白含量很高,养殖水质容易变坏是正常的。我建议您经常采用二氧化氯泼洒为宜。因为二氧化氯是良好的消毒剂,而且对黄鳝的刺激性小,还有除臭的功能。
      微生态制剂是由活的微生物制备的,其微生物种类很多,功能各异,选择对了对治理水质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能随便抓来一种就往水体中泼洒,这样就只能是“撞大运”了!用好了是偶然的,使用效果不好则是必然的了。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5:03
回复 68# 赵大炮


    您说的对!生病的鱼往往躲在安静的地方、下风处等,独自无力地游动!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5:06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39 编辑

       鳝解人意 :陈老师,您好,有几个问题想请教:黄鳝塘调节黑水怎么处理。鳝鱼塘蓝绿藻怎么杀,很多的产品都不能用,生物调节水质的效果很不理想。谢谢!

       陈昌福:将5毫克/升浓度的二氧化氯直接泼洒在蓝藻形成的“水华”层上,可以杀死大部分蓝藻。您可以在网上查一下,二氧化氯在作为自来水的消毒剂时的主要功能就是杀藻(主要是蓝藻)。
作者: xibeiyd    时间: 2011-9-29 15:08
回复 67# 鱼儿的医生


    可惜了,早知道的话我就去锦州见您了顺便还能蹭点课听,中秋节我带对象和孩子回了趟山东,从北京转动车当天就能回到家。算路上在家呆了一周,国庆假就不出去了,在家复习备考呵呵。我以后会努力工作的,不会让老师失望。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15:09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40 编辑

         鳝解人意:四大家鱼塘小草鱼死亡很大,用利巴伟林效果很好,但是为禁用药物,这要怎么使用?
         陈昌福:首先,您要弄清楚草鱼死于什么原因?只有在弄清楚疾病后才能对症治疗啊!草鱼鱼种的死亡可能有多种原因的,因为草鱼的疾病种类很多,尤其是鱼种阶段的草鱼。
作者: 鳝解人意    时间: 2011-9-29 15:24
回复 73# 鱼儿的医生


   谢谢陈老师。
作者: 鳝解人意    时间: 2011-9-29 15:25
回复 74# 鳝解人意


   谢谢陈老师,我再自己琢磨下。
作者: 等风    时间: 2011-9-29 15:31
我想请教两个肥水培藻方面的问题。先谢过陈老师。
1、用地下水做水源的池塘应如何肥水培藻?
2、消毒药物残留过大的池塘又应该怎么处理呢?
作者: 等风    时间: 2011-9-29 15:34
在下不懂的实在不少,又有一个不解。还望陈老师及大家多多指教!

在服用内服药之前,一般先改良水质和消毒杀菌。实际操作中有“同时内服”和“隔天内服”。二者有何区别?
作者: fishathena    时间: 2011-9-29 15:49
陈教授:您好!谢谢您在老远,还给我们解答问题,真是辛苦您了。我是一个养殖农户,曾养殖过几个品种,有南美白对虾,四大家鱼,黄颡鱼,桂花鱼,现在我在养殖泰国笋壳鱼,在我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时候,有一个渔医生,他在我的技术服务当中,对我的指导是,养殖南美白对虾一定要多肥水,明天卖虾,今天还要肥水,您说这个方法在养殖的过程当中,合适吗?而且他说养殖虾,是不需要消毒的,您说这个说法对吗?
作者: slx_wj    时间: 2011-9-29 16:04
陈教授,你好!国庆节快乐!
治疗体外寄生虫一般2个疗程,每疗程几天?需要间隔1天再进行另一疗程吗?
作者: liulianping    时间: 2011-9-29 16:22
据报道,导致罗非鱼发病的链球菌主要是无乳和海豚,发病鱼塘检测到最多的就是无乳,就算每个鱼塘都有其特异性,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用针对无乳链球菌的特效药?请问,陈老师:是否一定要到发病时,提取发病鱼的病菌做药敏试验,才能做到针对性吗?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1-9-29 17:17
回复 24# 鱼儿的医生

陈老师,您好!想接着24楼,请教几个问题:1、这个药敏实验的成本高不高?
2、有没可能搞成公益项目(收点钱,但不以盈利为目的)?
3、一个实验,大约要多久?
4、如果涉及国标药之外的药,又当如何?
5、有没可能在药敏实验基础上,找出一些区域特点,给产业一些用药的指导意见?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1-9-29 18:24
回复 62# xibeiyd

“中国水产频道”论坛建立了“中国渔医联盟”Q群。
这个Q群将与“渔病”论坛一道,方便大家建立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圈子,欢迎大家加入:
中国渔医联盟3,中国一线渔医大联盟3群,群号:158100308
作者: ylj93082    时间: 2011-9-29 19:14
期待中这一次盛会、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0:19
回复 70# 鱼儿的医生


    不是客气,世界上的事情大多是“晚辈”(年轻人)做出来的,因此,晚辈(年轻人)总是值得尊敬的!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0:32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29 15:41 编辑

       thinkpad :陈老师,您好!想接着24楼,请教几个问题:1、这个药敏实验的成本高不高?
2、有没可能搞成公益项目(收点钱,但不以盈利为目的)?
3、一个实验,大约要多久?
4、如果涉及国标药之外的药,又当如何?
5、有没可能在药敏实验基础上,找出一些区域特点,给产业一些用药的指导意见?


      陈昌福: 您的思路完全正确!
      这个实验室建造的成本并不高,已经有一些公司建立了这种实验室,总经费大约在5万元人民币左右,即可开张!
      完全可以弄成公益性的,国家从前几年开始,已经在全国县、市级行政单位投资建立了一些实验室,本来是有做这个工作的计划,只可惜大多数实验室尚未运行起来!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的分子公司已经先后建设起来30多个微生物实验室,免费帮助水产养殖业者完成这个试验,获得了一致好评!
     因为致病菌对药物的感受性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没有这种数据在手,就决定使用什么药物的话,是难以保证治疗好任何细菌性疾病的,无论什么“大师”也是做不到的!
     日本在全国各地县级实验室设立了一些专门做这个事情的部门,常年收集水产动物的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及时在杂志上发布,为他们的“水产防疫士”(现在全国共有780多人)使用药物治疗水产动物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0:36
回复 81# thinkpad

    还有一个问题被我漏了,抱歉!
    如果涉及到非正式用于渔药的药物是有效的,就可以组织材料将这种药物尽快开发成“渔药”。通过正常渠道,向农业部有关部门申报即可。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0:43
回复 76# 等风


      无论是用地下水还是地表水的池塘,均需要水体中有藻种,如果有了藻种的话,培养藻类的方式和方法就没有地表水或者地下水之分了,即按照藻类的需求补充营养即可。
     首先要看是什么消毒剂?解毒的方法是有针对性的,如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等。当然,也有一些基本的方法:换水、泼洒EDTA等,也可以部分达到快速解毒的目的。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0:45
回复 72# xibeiyd


    亚东:您现在是备考博士,执业兽医,还是?
作者: 中华白海豚    时间: 2011-9-29 20:48
陈老师 您好 我是王玉群 给您捧场
作者: 中华白海豚    时间: 2011-9-29 20:49
陈老师 您好 祝您国庆节快乐 代我向您全家问好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0:50
回复 77# 等风


    我觉得这只是表述的不同而已,在操作上上市没有差异的!有人强调“隔天内服”可能是担心消毒后,水产养殖动物受了刺激会影响到正常摄食,从而波及到药物使用效果吧?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0:55
回复 90# 中华白海豚


    是玉群吗?谢谢!我们都很好!现在是美国明尼苏达景色最好的季节,每日可见大批的候鸟迁徙、公园树叶颜色可谓一日三变,层次异常分明!一个字:美!
     祝您和您的家人国庆节愉快!好好休息一下吧!
作者: 中华白海豚    时间: 2011-9-29 20:56
陈老师 您好 今年我在广东惠州一带看到 草鱼病毒病大量发生,许多池塘打过疫苗,不同来源的疫苗注射后草鱼病毒病死亡依然很厉害 个人通过症状观察,感觉是病原血清型可能发生变化 下次见面的时候,把照片带给您看一下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1:02
回复 78# fishathena


    这位技术服务人员说的“养殖南美白对虾一定要多肥水,明天卖虾,今天还要肥水”,可能是为了维持养殖水质的稳定性,减少因为水质变化对养殖对虾的应激性刺激。我认为这个方法在养殖的过程当中,也具有合理性的。但是,“他说养殖虾,是不需要消毒的”,这种说法就不一定了,如果水质调节的很好,不消毒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水质恶化,水体微生态结构紊乱,不利于对虾生长了,就需要消毒的啊!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1:04
回复 93# 中华白海豚


    病毒发生变异或者就是由于不同的血清型毒株引起的的,这种可能性的确是有的,珠江所吴所长她们也认为该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存在!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1:14
回复 89# 中华白海豚


    国内已经是比较晚的了,早点休息吧!我现在刚起床哦!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1:22
回复 79# slx_wj


    您说的体外寄生虫是指的什么种类的虫体?
    采用杀虫药杀灭鱼体外的寄生虫一般不存在连续用药几天的问题,通常是一次就够的。
    只是对于锚头鳋这类甲壳类寄生虫,它们具有比较特殊的生活史,如果要对它们“斩草除根”的话,一般需要间隔5天作用用一次药物,并且连续使用三次,以分别杀灭它们在不同生活史时期内(老虫、壮虫和童虫)产下的卵孵化出来的幼虫(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1:27
回复 94# 鱼儿的医生


    微生态制剂是好东西,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类制剂的适用面会越来越多的!
    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将来的某个时期,现在的抗生素及其各种药物、肥料、食物与饲料、环保制品等,均可以用微生态制剂取代!因为微生物的能量和能力是无穷的啊!
作者: 水煮鱼片    时间: 2011-9-29 21:28
本帖最后由 水煮鱼片 于 2011-9-29 21:38 编辑

陈老师您好,我是03级您的众多学生之一,很喜欢您讲的课,在大学时基本上所有的课都逃过,唯独您的课虽然不点名,但是一次也没逃。
一个私心,希望您多保重身体,多为我们讲一些课
作者: 鱼儿的医生    时间: 2011-9-29 21:41
回复 80# liulianping


      您所说的“针对无乳链球菌的特效药”是需要各地筛选的。抗生素类药物有好几十种在市面上流通了,要从这些药物中找到对该菌抗菌作用强的药物,就成了您所说的“特效药”。然而,这类“特效药”也是不能保证永远特效的。因为这种致病菌也与其他致病菌一样,是会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而一旦致病菌对您筛选的“特效药”产生了耐药性之后,所谓的“特效药”就再也没有特效了!新的特效药就需要再次筛选......,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方法与手段也不过如此!
      人们之所以认为链球菌比较特殊,不过是该菌存在有几点特点:一是该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对药物的感受性与革兰氏阴性菌是有所不同的;二是这种细菌可以在白细胞内存活,属于所谓的“细胞内寄生菌”。前一个特点要求我们选择药物要注意,后一个特点要求我们的用药疗程决定要注意,如对胞内寄生菌要适当地延长用药程序,等。
     链球菌病并不可怕,主要是要找对药物,决定适宜的用药程序。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