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养鱼户怎么解决投料问题!

2017-12-23 08:27|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99679| 评论: 0|来自: 科学养鱼

摘要: 鱼类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受外界环境、营养水平、投饲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现代集约化鱼类养殖过程中,鱼类的投饲策略主要包含摄食节律、投喂量、投饲时间以及投饲频率等方面,是鱼类养殖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当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鱼类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受外界环境、营养水平、投饲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现代集约化鱼类养殖过程中,鱼类的投饲策略主要包含摄食节律、投喂量、投饲时间以及投饲频率等方面,是鱼类养殖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当饵料的营养水平不能完全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时,将会导致鱼类的饵料系数升高;随着对鱼类投饲量的提高,其饲料系数又会显著下降;当对养殖鱼类投饲过量时,其消化吸收率下降,鱼类的饲料系数重新升高,进而造成饵料的严重浪费、养殖水体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经济效益降低等问题。因此,投饲策略是提高养殖鱼类生长和饵料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品质饲料在科学合理的投饲策略下,不仅可以改善养殖鱼类的摄食、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劳动成本与饲养成本。尤其是在现代池塘养殖过程中,科学的投饲策略可减少饲料的浪费,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并使鱼类达到最优生长速率,而不恰当的投饲策略则导致鱼类饥饿增加、生长减缓、水质恶化,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关鱼类的摄食节律、摄食时间、摄食水平及投喂频率等摄食行为的研究,则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投饲策略的重要依据。
  
  一、摄食节律
  
  摄食节律可反映出鱼类自身的生理节律,是鱼类对于自然环境长期主动适应的结果。摄食节律不仅受温度、光照以及溶氧等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类似“生物钟”内源性节律的调节,摄食节律显著影响鱼类的生长。因此,了解鱼类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摄食节律,能够作为科学投饲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研究发现,鱼类在摄食活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日周期变化规律,可分为四种类型:白天摄食型、夜晚摄食型、晨昏摄食型和无明显节律型。
  
  1.白天摄食型
  
  有研究报道,军曹鱼的胃空率白天显著低于夜晚,而其饱喂率正好相反,表明军曹鱼属典型的白天摄食型鱼类。而大口胭脂鱼在白天10:00饱满指数迅速升高,在14:00达到峰值,18:00时呈现下降趋势,在22:00摄食活动急剧下降,凌晨2:00时出现低谷,而凌晨6:00时其摄食活动又有明显回升趋势,表明大口胭脂鱼具有典型的昼夜摄食节律变化。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高峰期为12:00和8:00,摄食低谷为24:00和4:00,也表现为明显的白天摄食型。此外,牙鲆仔稚幼鱼、美洲黑石斑仔稚幼鱼、叉尾斗鱼、大西洋鲑鱼等也均属于白天摄食型鱼类。
  
  2.夜晚摄食型
  
  王春芳等报道黄颡鱼仔鱼前期、仔鱼后期和稚鱼期,其胃平均饱满指数分别于21:00、3:00、6:00达最高峰,且最低值均为15:00。黄鳝幼鱼在18:00至19:00的时间段摄食十分旺盛,而其他时间则基本不摄食或摄食很少。云斑尖塘鳢的摄食表现在夜间显著好于白天,摄食高峰的时间段为16:00-24:00。这些鱼类均为典型的夜晚摄食型鱼类。
  
  3.晨昏摄食型
  
  通过对卵形鲳鲹仔鱼摄食节律和强度进行24时观察发现,其摄食高峰期分别在8:00-10:00及16:00-18:00这两个时间段,而其余时间则摄食活性较弱或基本不摄食,根据此现象推断卵形鲳鲹属于晨昏摄食型鱼类。刀鲚的摄食高峰期是4:00-8:00,12:00左右摄食活动基本停止,而16:00开始刀鲚的摄食强度有明显回升趋势,亦表明刀鲚属于晨昏摄食型鱼类。花鲈仔稚鱼的摄食高峰期为9:00及17:00,推测其为晨昏摄食型,而匙吻鲟稚鱼的摄食17:00时为最高峰,5:00为次高峰,23:00达到摄食低谷,摄食表现均为典型的晨昏摄食型鱼类。
  
  4.无明显节律型
  
  6日龄半滑舌鳎稚鱼的摄食节律会有两个摄食高峰,在12:00和18:00两个时间段,其摄食率和摄食强度最大,而16日龄半滑舌鳎稚鱼的摄食高峰段为10:00-18:00;当半滑舌鳎稚鱼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底栖生活时,其摄食高峰段则出现在18:00和24:00。大西洋鲑的摄食节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夏季时的清晨为大西洋鲑的摄食高峰,而冬季时则中午为其摄食高峰。1日龄黑鲪仔鱼在8:00达到摄食高峰,而5日龄黑鲪仔鱼摄食高峰则出现在16:00,后期仔鱼大多在中午达到摄食高峰期,为12:00-16:00,且16:00的摄食峰值明显高于12:00的摄食峰值,且24小时内无明显的摄食节律。这些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大西洋鲑、黑鲪的摄食节律均属无明显节律型。
  
  二、摄食水平
  
  摄食水平也称为摄食量,是指通过一次性投喂饵料、鱼类自由摄取饵料时,个体所摄入的食物量。在实际养殖管理过程中,由于水中残留的饵料无法回收,因此通常以投饲量来表示鱼类实际摄食水平。摄食水平可分为三种:①维持摄食水平,即鱼体的重量不增加也不减少的摄食水平;②最大摄食水平,即鱼体达到饱食状态时的摄食水平;③最佳摄食水平,即当鱼体生长与其摄食之比最大,此为饲料转化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时的摄食水平。不同鱼类最佳摄食水平差异较大,而同一种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摄食水平也不尽相同。
  
  1.摄食水平对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
  
  当摄食水平不足时,养殖鱼类生长减缓甚至严重危害鱼体健康,而摄食水平过高则会降低鱼体对饵料的消化吸收效率,加大机体胃和肠道的负担,进而影响鱼类生长。由此可见,建立摄食水平与养殖鱼类生长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对渔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同养殖鱼类的生长-摄食关系不同,通常可分为减速增长曲线和线性关系。一般而言,大多数鱼类的生长率随摄食率的增加呈曲线上升。例如,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日本黄姑鱼的生长率和增重率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然而,牙鲆的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伴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有一个直线上升的趋势,即在最大摄食水平出现最大的增重率。例如,梭鱼生长-摄食关系的模型为显著的线性关系,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其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生长-摄食关系在同一鱼类的不同阶段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10~16℃的水体温度范围内,低温时牙鲆的生长-摄食曲线表现为线性关系,而在高温时其生长-摄食曲线则表现为曲线型。
  
  2.摄食水平对养殖鱼类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饲料效率主要由饲料本身的质量和投喂方式等决定。当鱼类生长-摄食呈线性关系时,摄食水平则不会影响饲料的转化效率。对牙鲆的研究发现,7个摄食水平中有4个摄食水平具有相同的饲料效率。而在曲线模型中,当摄食水平不足时,鱼类用来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营养成分占大部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导致饲料效率较低;当养殖鱼类在适宜的摄食水平范围内,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其饲料转化效率也会增加。当养殖鱼类的摄食水平过量时,饲料转化效率往往呈显著下降趋势。例如,黄鳝幼鱼的饲料利用率在3.0%~4.0%时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摄食水平的升高,鱼体对饲料的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过度摄食会导致消化率降低,饲料效率也随之下降。韩国红鱼摄食水平从2.8%增加到4.9%时,其饲料效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当胭脂鱼的摄食水平从0.5%增加到4%时,其饲料系数则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因此,在实际养殖管理过程中,摄食水平不宜过少或过多,应尽可能达到最大摄食水平,以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
  
  3.摄食水平对养殖鱼类鱼体成分的影响
  
  欧洲狼鲈的鱼体蛋白质含量不受摄食水平的影响。Van等也发现,各实验组摄食水平对大菱鲆全鱼体蛋白质具有显著影响。当摄食水平为0.5%时,鲈鱼鱼体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摄食水平为1%~4%鲈鱼组的鱼体脂肪含量,且1%~4%摄食水平组之间的鱼体脂肪无显著差异。然而,随着摄食水平的提高,金头鲷的脂肪含量却显著增加。有关黑鲷的摄食水平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此外,鳜鱼幼鱼的灰分含量则显著受摄食水平的影响。可见,鱼体的生化组成(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等)与鱼类的摄食水平密切相关。
  
  三、投喂频率
  
  投喂频率,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养殖鱼类进行饵料投喂的次数。投喂频率是鱼类投喂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关投喂频率对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机理主要有两种:一是随投喂频率的增加,养殖鱼类的生长性状、饵料转化效率及蛋白质保留效率均呈升高趋势;二是随投喂频率的增加,饵料转化效率不受影响,鱼类生长率的增加主要归因于摄食率的增加,这才是投喂频率影响生长表现的主要因素。建立养殖鱼类最适投喂频率的研究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设计包括最佳投喂频率在内的一系列投喂频率,通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实验即可确定其最适的投喂频率。有关养殖鱼类最适投喂频率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不同种类鱼类的最适投喂频率也不尽相同。
  
  1.投喂频率对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
  
  卵形鲳鲹的体增重随着投饲频率的提高而显著增加,随后,当投饲频率由3次/天增加到4次/天时,卵形鲳鲹体增重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结果推断卵形鲳鲹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最佳投饲频率为3次/天,这与黑银板幼鱼和亚洲鲈幼鱼的最佳投饲频率相一致。而1次/天是许氏平鲉幼鱼和状黄姑鱼幼鱼的最佳投饲频率。当投饲频率为2次/天时,牙鲆幼鱼和澳大利亚鲷鱼幼鱼生长表现则最佳。可见,养殖鱼类的种类不同,其最适投喂频率也有所不同。
  
  2.投喂频率对养殖鱼类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大黄鱼幼鱼的(饲料系数)FCR显著受投喂频率影响,当投喂频率为唯一变量时,大黄鱼幼鱼2次/天的FCR显著高于1次/天的FCR。随着投饲频率由0.5次/天增加到1次/天时,状黄姑鱼的终末体重和饲料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当状黄姑鱼的投饲频率由1次/天增加到2次/天时,其终末体重和饲料利用效率则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期。卵形鲳鲹在最佳的投饲频率(3次/天)下,其饲料利用效率也最佳。然而,在杂交太阳鱼最适投饲频率下,其最大生长和最佳饲料利用效率并不一致。随着投喂频率的变化,鱼类的胃排空时间发生变化,减少鱼类胃排空的时间将影响鱼类对食物消化的时间。过高的投饲频率将导致鱼类胃肠对食物消化吸收的负担加重。可见,投喂频率主要通过胃肠对食物排空时间的变化来影响饲料的利用效率。
  
  3.投喂频率对养殖鱼类鱼体成分的影响
  
  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鱼类的体脂肪含量显著增加。卵形鲳鲹幼鱼的鱼体脂肪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其水分和灰分含量则显著减少。大黄鱼幼鱼的鱼体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不受投饲频率的影响,而投饲频率显著影响鱼体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孙晓锋等报道,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吉富罗非鱼的鱼体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而鱼体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且1次/天组的鱼体成分与3次/天、4次/天组的鱼体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但也有研究表明,投喂频率对点带石斑鱼鱼体的生化组成无显著影响。
  
  4.投喂频率对鱼类养殖废物排放的影响
  
  鱼类的饲养制度与氮磷废物的排放密切相关,而科学的投饲频率可使鱼类养殖过程中氮磷废物的排放显著减少。Wu等基于摄食率和氮磷废物排放之间关系模型,发现当卵形鲳鲹幼鱼的摄食率为4.95%/天时,向养殖水体中排放的氮磷废物达到最低。纪文秀等研究也表明,点带石斑鱼网箱养殖的氮磷废物排放量显著受投喂频率影响,养殖氮磷废物排放量通常随着投喂频率增加而增加。不同鱼类的最适投饲频率下,卵形鲳鲹的氮和磷养殖废物排放显著高于状黄姑鱼和点带石斑鱼。可见,不同鱼类的投喂频率对养殖水体的氮磷废物排放影响较大。
  
  四、投饲策略的研究展望
  
  粗放型的养殖投喂模式不仅造成饵料的大量浪费,使养殖效益降低;同时也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科学的投饲策略不仅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性状和饲料转化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鱼类的饲养成本和劳动成本,改善水体环境。单个养殖品种投饲策略的确定为提高其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水体氮磷废物污染排放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通过科学的投饲策略来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率,降低鱼类废物排放,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是水产动物营养学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结合当前缓解水产养殖业所面临的水体调控压力而进行长期研究的方向。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投饲策略对于我国现代化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马恒甲 冯晓宇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