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采用生态方法消灭病原及预防鱼病的措施

2017-9-14 10:46|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40755| 评论: 0|来自: 水花鱼

摘要: 态预防鱼病是利用鱼类生态和养殖水体生态学原理预防鱼病的方法。它是按照养殖鱼类的生态属性和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特点,根据鱼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来防止鱼病的发生,抑制鱼病的发展,直至消除鱼病的方法,它是传统养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生态预防鱼病是利用鱼类生态和养殖水体生态学原理预防鱼病的方法。它是按照养殖鱼类的生态属性和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特点,根据鱼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来防止鱼病的发生,抑制鱼病的发展,直至消除鱼病的方法,它是传统养鱼方法和现代生态学原理预防鱼病的有机结合。

  
  (鱼菜共生)
  
  目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日趋严重,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水产品质量。采用生态方法,调整、改善、保护鱼类自身及生活的环境,控制甚至消灭病原,达到合理调整水体生境、又可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也是顺应当代绿色养殖及环保的需要。
  
  一、动植物共生
  
  水生植物与鱼类同池共生,鱼类很少生病,养殖常规鱼类、名特优新品种均可。养殖方式可以进行苗种培育、成鱼养殖。

  
  (鱼稻共生)
  
  由于残饵、鱼类粪便等沉积于池底,发酵腐烂,不仅污染水质,还易滋生有害病原体。而水生植物却可以此作为肥料加以吸收,消除了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因而鱼类发病率低。

  
  (鱼稻共生)
  
  目前,"鱼菜共生","鱼稻共生",就对防治鱼病,清瘦水质的效果就相当好,在重庆市得以大力推广,在当今环保的压力下,今后可能会有前途。但因操作有一定的难度麻烦,目前养鱼户大多还不乐意接受。

  
  (鱼稻共生)
  
  总之,"动植物共生"系统技术当属重庆市发源并完善相关技术细则。通过“鱼菜(稻、花卉)共生”生物修复技术,能有效提升池塘水质,提高池塘养鱼的生态安全水平,是过“环保关”的重要技术措施,应引起水产行业部门和养殖业主的高度重视。
  
  二、种养殖轮作
  
  新建的鱼池由于环境中很少存有易感染鱼类的病原体,因而鱼病很少发生,而老鱼池则相反,鱼类易发病。因此在建鱼池时,应多建一个以上。
  
  今年在这个鱼池养鱼,另一个鱼池种植植物,第二年交换轮作。由于鱼的易感病原体对植物不感染,对植物的易感病原体对鱼类不感染,因而相互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三、品种混养防病法
  
  通过实践发现,在鱼池这个生态系统中,如果其中的生物品种越多越复杂,生态系统越健全,系统的抗病力则越强。

  

  鱼池中如果养殖品种较少,单一品种的比例达50%以上,往往该品种易生病。
  
  而多品种养殖:草鱼、鲤鱼、鲫鱼、大口鲶、乌鱼、花白鲢、鳖、乌龟、鳝鱼以及不可避免的野杂鱼、螺蛳、蚌壳同池共存,每一品种的生态位不同,存在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由于“鲶鱼效应”:鲤、鲫鱼寻食掘池底,破坏病原体的易滋生环境;发病的鱼类由于行动迟缓为肉食性鱼类所食,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生态系统自动防病,因而鱼池发病率低。
  
  四、中草药泼洒
  
  农村的山坡、溪边、路旁有很多的中草药,如松针叶、樟树叶、麻柳叶、苦楝叶、水菖蒲、五倍子等,当鱼池水面漂有死鱼,非天气原因鱼类突然停食,有鱼离群独游时,可采集或定期采集上述中草药,煎熬连渣带水泼洒入池,对鱼类、水质无毒无害,会很快控制住潜在鱼病的可能蔓延或预防鱼病的发。
  
  五、改良养殖品种
  
  根据不同养殖鱼类的生态特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鱼类种质改良,选育抗逆性强和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作为主要养殖品种。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鱼类本身的抗病性能而达到预防鱼病的目的。
  
  六、增强养殖鱼类的自身免疫力
  
  一个养殖水体的鱼患病,一部分较轻,甚至不感染;另一部分严重,甚至死亡,主要是源于鱼体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不同造成的。
  
  在养殖中,可通过调节鱼体活动、养殖结构和饲养方法来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还可以利用鱼类种间免疫的特点,使鱼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
  
  具体可从养殖的各方面做起:
  
  1,鱼苗锻炼
  
  在养殖夏花鱼苗和冬片鱼种时,除加强养殖管理,还要适时进行拉网锻炼。
  
  拉网锻炼可促进鱼体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增强鱼苗体质,可以提高运输和分塘养殖的成活率,还可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
  
  2,秋冬放养优于春放
  
  在鱼种放养时间上秋冬放养优于春放。因为春放的鱼种在经过一个漫长冬季,鱼体消耗很大,体质弱,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差,再是随着温度的上升,此时拉网、运输对鱼体的刺激和拉网擦伤易使鱼患水霉病,甚至造成死亡。
  
  3,鱼种消毒
  
  放养鱼种时尽量进行鱼种消毒后下塘,或者在下塘后第二天全池施用消毒药剂也可。
  
  生产实践证明,即使健壮的鱼种也难免带有病原体。在鱼种落塘、分塘、转塘等放养前,应有针对性地对鱼体进行药浴消毒。
  
  4,养殖模式
  
  不同鱼类食性、栖息环境不同,合理混养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又可以防治某些疾病。

  


  可根据不同鱼类的生态习性,合理搭养和混养鱼类,利用杂食性鱼类清除残饵的功能、滤食性鱼类净化水质的作用,合理调整吃食性、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的品种和比例。
  
  5,鱼种放养规格
  
  可改放小规格鱼种为放稍大规格鱼种(但鱼种规格不宜过大,过大则成本增加);还可采用稀放快速养鱼法,将夏花当年育成斤两鱼种或商品鱼等。这些方法都有效地阻止鱼病发生,提高了养殖鱼类的成活率。
  
  6,品种轮养
  
  今年这口塘主养草鱼,明年就换品种主养鲫鱼,如此"品种轮养"效果非常好。
  
  这个方法是可根据某些病原对寄主的专一性,实行隔年轮养不同鱼类品种方法,达到预防鱼病。
  
  7,投饲管理
  
  要适应鱼类的生态、营养要求,加强投饲管理措施。适应低蛋白料的鱼类就不要投喂高蛋白质的饲料,同理,如果是需要高蛋白质的鱼类也不要投喂低蛋白质的饲料。
  
  在按常规投饲的同时,应根据鱼类营养要求和摄食规律,尤其是在饲养草鱼时,一定要精粗结合,以防草鱼肠炎、肝胆病和猝死的发生和蔓延;根据季节和水温的变化,灵活掌握投饲;另外坚持巡塘、及时清除残饵杂物等。
  
  七、改善控制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
  
  养殖水体是鱼类的生存环境,水质如何,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改善甚至控制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如水体的温度、溶氧、酸碱度、透明度、某些离子的浓度等)是降低鱼类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掌握和控制水体的生态条件来防治鱼病是探索生态防治鱼病的重要途径。
  
  (1)池塘的清理
  
  即改善底质淤泥是养殖水体的耗氧源之一,也是病原体的藏身之处,其中还含大量有害物质;在缺氧、极端温度和极端气候等不良的情况下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直接或间接引起鱼类发病或死亡。
  
  因此高产鱼池有必要每年或者两年清淤消毒一次。
  
  (2)清理并改造进排水系统
  
  做到进排水道分开,防止鱼病的交叉传染,避免“老水”同灌、不同的池塘互相排灌,并能应付突发事故。
  
  (3)科学调节养殖水体的水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①精养池塘采用水泵等适时抽取老水、更换新水也是行之有效的防病措施,但每次换水量应在20-30%。
  
  用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及改善溶氧的分布状况,并排除有害气体等。
  
  对集约化养殖,养殖鱼类发病率在不同水温下有明显不同的特点,采用升高或降低水温的办法来减少疾病的发生。
  
  ②主要的养殖鱼类都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碱性水体中,偏酸性的水对养鱼有害处。利用生石灰可以达到清塘、消毒和调节水的酸碱度的目的。
  
  适当采用水质改良剂如沸石粉、麦饭石也可改善水质,有去除有害气体、有害离子的作用。
  
  ③利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及复合微生物在水中增氧及分解有机物等来调节水质。水体透明度过小时,视情况可采用水生植物净化或用明矾沉淀有机物。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