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这种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连正大集团都派了过千人去参观?

2017-2-19 09:51|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80769|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去年底,在风风火火的环保、禁养风过后,被誉为我国空气质量最好的海南,也吹起了向环保进军的号角,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出台指导意见,科学划定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严控海岸带和近岸海域不合理的水产 ...
  文/水产前沿 李钒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去年底,在风风火火的环保、禁养风过后,被誉为我国空气质量最好的海南,也吹起了向环保进军的号角,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出台指导意见,科学划定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严控海岸带和近岸海域不合理的水产养殖项目发展区域和规模总量,预计2017年1季度前印发实施。虽然整改力度没有预期大,但记者还是了解到有苗场在此次运动中被罚款,一些苗场也在完善排污处理工程以及进行环评补办。

  无独有偶,同期,江苏如东人民政府办公室也出台了划定南美白对虾禁养区和要求全县所有南美白对虾苖种淡化场必须特证生产经营的公告,地方的一系列动作其实都是对中央环保政策的回应,那作为小老百姓或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排污的问题,就好全球气候变暖限定碳排放的指标一样,达到标准就给你排,不达到标准就不能排。或者说你要排可以,但要交排污费或环保税,标准是什么,除了国家在2007年制定的《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两部行业标准外,各地区还按照当地的实际制定了地方标准,此为红线。

  标准制定后,我们也展望一下未来,在环保高压的当下,到底有哪些技术和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内封闭循环养殖:连正大集团都来考察的养殖模式

  EMS在全球暴发后,作为世界领先的养殖公司,正大集团一直在寻找一个可持续的养殖模式,去年,正大集团特地向泰国东部的Thongchai养虾场派遣了1000多人前去参观学习,吸引正大的正是一种封闭式的对虾养殖系统。

  Arunsopha的养殖场有33个池塘,其四种不同类型池塘配合在一起工作。第一种类型池塘用于养虾,池塘配有增氧机和集污系统,养殖污水流经第二种类型池塘,该池塘饲养有罗非鱼,罗非鱼用于处理虾池的残饵等有机物,并净化水质。然后,罗非鱼会进入第三种类型的池塘,该类池塘中饲养有尖吻鲈或鲈鱼,用以控制罗非鱼的种群数量。该池塘的水会通过落差进入第四类池塘,在添加了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并进一步净化后返回到养虾池。这个闭环循环系统使得养殖成活率从30%——50%的水平提高到90%。

  Arunsopha用一个禅宗的理念去解释他们的循环系统:“EMS(早期死亡综合症)不会消失,现在的关键点不是要消灭EMS,而是寻找一种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来养虾。”而比利时根特大学的微生物生态学家Peterde Schryve也认为,至少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封闭系统会是水产养殖业的未来。


  池塘淤泥发电: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近期,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槟知省的一个养虾场内,一个高科技封闭式的循环对虾养殖模式正在试行:该项目利用甲烷发酵将池塘污泥和其它有机废物转化为沼气,脱硫后用于发电,电力可用于运行农场的曝气和空气扩散系统,并且,剩余的污泥还被送到碳化设施,碳化后成为种植业的土壤改良剂。

  该模式的另一个创新方面是它使用了一个全新的曝气和空气扩散系统,能将空气从池塘底部扩散到水体表面,能取代了目前常用的水车式增氧机,解决增氧只限于水体表面的局限性。

  据悉,该项目由日本和越南合作,总投资超过360万美元,预计从2015年4月运行至2020年5月,共60个月。


  生态湿地

  生态温地的技术也并不高明,其原理也很简单,就是使用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净化池通过水循环来净化部分养殖排水水质,实现养殖废水对环境零排放。

  通过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从而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为水中营养物质提供了输出的渠道。同时还能提高水体溶解氧,为其它物种提供或改善生存条件。生态湿地还具有提高透明度,改善景观,同时水生植物对藻类具有克制效应,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水生植物除了直接吸收、固定、分解污染物外,还通过对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调控来进行环境的修复。

  同时混养底泥腐屑食性鱼类鲻鱼,棱鲻鱼,滤食性鱼类鲢、鳙鱼和定期接种地衣,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降解等,对养殖排水实行生物沉淀、生物降解、生物过滤、生物吸收及其它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对养殖排水水质实行立体净化,循环使用。


  循环水养殖

  循环水养殖是讨论比较多的话题了,在此就不多说了,海南很多苗企都在上马循环水养殖设备,国家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的项目扶持,尽管目前来说成本比较高,但在行业面临环境压力下很快就会享受到政策红利。


  池塘内循环养殖

  简单来说池塘内循环养殖就是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池塘分为圈养区和净化区,大面积水域用于净化水质,只利用小面积水域进行集中圈养。通过在圈养玻璃养殖槽内添加气提式增氧推水和废弃物收集处理等设备,对鱼类排泄物和残剩饵料进行收集和再利用,从而提高池塘单位面积产出、减少养殖废弃物排放、确保水产品质量与安全及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

  内循环养殖系统去除粪便是关键,及时高效的去除粪便,避免粪便溶解和发酵是养殖系统成功的关键。及时转出粪便能减少水体的污染,而转出来的粪便也可当成肥料进入再利用。



  鱼(虾)菜共生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由于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是鱼菜共生技术的基石,鱼菜共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模式的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系统。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可参考方法。



  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这个养殖模式早在10年前就有人提出并实践,可惜的是并没有推广开来,主要原因还是成本高,养虾从业者流动性大,大家都不愿意一次性投入过多的基建成本。

  概括来说,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就是通过四周增设的增氧机不断运转,使塘水产生水平环流,残渣产生“水力聚污”现象,并向中央底部聚集,再由中央排污管和水泵将池塘底部污水抽到池边宽十多米的水槽里,利用浅层沉淀原理分离水中悬浮有机物,停留20——40分钟后,固液自然分离。溢出水槽的水,水层厚度小于0.3毫米,经过30——60度坡度的池壁斜面,利用薄水层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原理脱氮解毒,最后返回池里。

  该系统利用光化学过程产生的活性氧物质来抑藻抑菌,在整个过程中养殖水循环利用,养殖废水零排放,沉淀槽养殖污泥自然脱水干化肥育苗木。


  生物膜净水系统

  澳大利亚BioGill公司开发了一种独特的系统,该系统使用专有的纳米陶瓷膜,允许微生物能在富氧环境中繁殖。这些微生物通常存在于养殖水体中,并且浸没在槽中的曝气器促使它们繁殖并形成称为活性污泥的“生物质”,从而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该系统系统使用了一个低耗能的泵,使得系统的耗能非常低。但是该系统应用于大面积的养殖池塘可能还不太现实,但是育苗企业或工厂化养殖企业可以考虑一下。

BioGill系统在马来西亚的对虾养殖场的应用

BioGill系统内部的生物膜结构

  浮动湿地和浮岛

  浮动湿地和浮岛很容易理解,通过在浮床上种植植物,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增加水的透明度,去除营养物质、悬浮固体和重金属。此方法适用于水产养殖、湖泊、水道、池塘、水坝和其他淡水体,当然海水同样也是适用的,不过要找到适合海水环境下生长的植物。浮床材料可以用聚氨酯过滤泡沫制作,但最好还是使用天然材料,比如芦苇、椰子、竹子、黄麻等。




  其实各个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优势,可以因地制宜进行相互借鉴,目的是一样,就是净化不质,使养殖用水达到排放标准甚至不用换水。

  介绍这些案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大家理解环保是大势所趋,而我们要做的只有顺势而为,包括未来你的经营方向应该如何适应调整,如何享受政策的红利等等。

  不论政策和市场行情如何变化,大趋势我们是可能预测的,从近几年的变化也能看出来:国家将来会严格控制沿海的养殖面积,也会控制单个网箱或鱼排养殖密度,同时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削减高位池与近岸养殖,发展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并且鼓励人们投资休闲渔业,提高水产的附加值。

  未来,留给水产相关企业的时间或许不多了,企业可趁此机会重新计算环境成本,最好是提早布局,加大环保的投入,而且国家对于减排环保也有很多政策上的扶持。如果想继续玩下去你只能走这条路,以后环境排放成本只会越来越高,罚款也会越来越重,越早布局改进,越有利于拉低长期的经营成本,达到转型升级的目标。

  【关键字】:内封闭  循环  模式  正大  参观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