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注胶蟹、小虫虾...2016水产谣言击中了多少人?

2017-1-20 09:40| 发布者: 蔡林宏| 查看: 24584| 评论: 0|来自: 亚太水产养殖展

摘要: 1月6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没有科学依据的“旧闻新炒”占2016年热点问题的25%,其中80%谣言持续两年以上。一些自媒体及微信圈将已被科学解读的旧闻改造成食品安全新事件,对速成鸡、方便面、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1月6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没有科学依据的“旧闻新炒”占2016年热点问题的25%,其中80%谣言持续两年以上。一些自媒体及微信圈将已被科学解读的旧闻改造成食品安全新事件,对速成鸡、方便面、小龙虾、转基因等问题进行反复炒作。那些微信圈疯转的谣言,往往是最能影响普通百姓感受的“伪信息源”。
  
  今天,亚太水产展悉心为您整理了部分2016年水产食品安全舆情热点,建议消费者关注食品专家科学解读,理性辨别信息真伪。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16舆情关注热点呈现四大特征
  
  一是相较2015年,食品安全的舆情热点下降,而以消费者教育为特征的“风险提示”增长迅速。
  
  二是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准确率大幅上升,也表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对食品安全热点报道的专业性有所提升。
  
  三是热点解析的区域从过去对中国大陆的热点到对进口食品的关注度提升。这也表明,在全球背景下,守住进口食品安全的风险与责任均在加大。
  
  四是2016年的热点解析中涉及到的关键词前三位为: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微生物污染。对比2015年热点解析,可以看到微生物、保健食品仍然是媒体重复关注的热词。
  
  真相PK谣言
  
  小龙虾成了小“虫”虾?
  
  这都曾是朋友圈的热门文章和视频:“把小龙虾放进了清洗机,看到的人当时就吓傻了...”“女子一口气吃40只小龙虾后肺部出现多处空洞”。把不少爱吃小龙虾的人吓了一跳。视频中称,女子小夏因为吃小龙虾感染肺吸虫病,肺部穿洞,不断咳血。记者还做了实验,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小龙虾,真的洗出了“虫子”。这则新闻是真的吗?”吃货们”还能愉快地吃小龙虾吗?
  
  真相
  
  腾讯《较真》,专业事实查证平台中这样报道:视频为“旧闻新炒”编造事实,女子实为生食醉虾醉蟹感染肺吸虫病。原始新闻里,根本没有“吃小龙虾”这样的细节,这则新闻经过地方媒体的“加工”后,就变成了吃“小龙虾”可能要命的故事。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如肺吸虫病、肝吸虫病等,所以“肺吸虫病”确实可以“病从口入”。肺吸虫病在我国的25个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流行。而人们感染肺吸虫病,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淡水蟹类、蝲蛄或饮用含有囊蚴的溪水感染。
  
  生食虾蟹问题多,而煮熟的小龙虾(63度以上)可放心食用,头部、肠道及虾皇部分最好去掉。
  
  其实,2006年原卫生部曾发布了一则“关于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生的公告”,提醒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螃蟹被注水被打“兴奋剂”?
  
  网络上疯狂流传的视频里一位大姐正拿着针筒给一筐蟹逐只注射橙色水浆。旁边还有一个人帮他递上装有橙色水浆的碗。网友说,这是无良商贩给螃蟹注入“兴奋剂”,提高螃蟹的活动能力,还可以增加重量。
  


  真相
  
  专家表示,其实售价高的螃蟹由于体内肉比较饱满根本注不进去水,而售价便宜的螃蟹虽然肉少壳空,但由于人工和时间成本问题也没有必要去注水。
  
  那有人在市面上买到过带有针眼的螃蟹是怎么回事呢?据专家介绍,其实这都是梭子蟹。这种螃蟹外壳两边尖尖的,在捕捞过程中它们相互挤压就会扎到其它螃蟹的身体,从而产生一个个像针眼的洞。
  
  在南方,曾有消费者看到大排档商家用注射器往螃蟹的口中注射棕黄色液体,其实这是一种烹饪手法,将料酒和作料放在注射器内提前注入螃蟹口中,然后马上上锅蒸,味道会非常好。这个行为并不是以增重为目的,大家可以放心。
  
  网传视频里是“注胶蟹”?
  
  螃蟹最近不太走运,除了被“注水”外,还被“注胶”。这两天有一个视频在微信群不断传,视频主要是讲一男子买了6只公蟹并且煮好,一只一只的来掰开看到里面都有透明胶状物质,并说这是黑心商贩注的胶,还在视频中说要大家把视频转发出去,叫大家都不要再吃大闸蟹。
  


  真相
  
  透明胶状物是公蟹的蟹膏。蟹膏自然状态为青白色半透明果冻状;蒸熟后,为半透明、粘粘的、还会有点腻。蟹膏有河蟹膏和海蟹膏两种,河蟹膏微甜,海蟹膏则略腥,它含有水、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等成分。
  
  蟹膏是雄性的副性腺及分泌物,是精囊的精液和器官的集合,也是雄蟹强壮与成熟的标志。公蟹体内的“蟹黄”其实是蟹油,也叫蟹膏,外形类似于雌蟹的蟹黄,但是没有雌蟹的蟹黄饱满。吃螃蟹常常有“九雌十雄”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九月里要吃母蟹,农历十月里要吃公蟹。
  
  综合“注水”蟹,“注胶”蟹,殊不知螃蟹体内一旦注入东西基本上难以存活,甚至还有会强烈的应激反应,比如掉爪。而大家也不会去买死蟹。而且在河蟹性成熟期,每一只蟹体内都会被蟹黄/蟹膏充满,难以注射进去外物。
  
  让鱼虾变得“活跃”的“鱼浮灵”致癌?
  


  去菜场买鱼,结果看到摊贩往大水盆内加入一种白色粉未,迅速用手搅拌,一会功夫白色粉未就溶解了,将半死不活的鱼虾倒入其中,没想到,鱼虾一会儿就活蹦乱跳开,仿佛这些鱼都是才从河中捕回来的。传言称,这是一种能够致癌的催化剂,俗称鱼浮灵,也对智力有影响。
  
  真相
  
  “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在水中水解为双氧水、碳酸钠,水解产物碳酸钠会导致水中pH值上升,而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氧气,从而提高水体的溶解氧。
  
  将“鱼浮灵”撒入养殖池或者水产品运输水槽后,能迅速为鱼虾提供呼吸所必须的溶解氧,因为缺氧而萎靡的鱼虾也会因此活跃起来,这样可以使即将因缺氧将死的鱼暂时延长生命。
  
  从“鱼浮灵”的成分和供氧原理来看,“鱼浮灵”本身在使用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正规厂家生产的“鱼浮灵”在水中溶解后,产物是碳酸钠、双氧水,其化学成分不含铅、砷等成分。
  
  如何准确鉴别朋友圈里哪些是谣言?
  
  1、看是否是老帖。这类谣言具有重复性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不同的人稍加修改更换个地点后再次传播。
  
  2、看信息源是否可靠。这些被举报的谣言,可通过搜索“百度新闻”来查看来源是否可靠,如果有专家学者进行辟谣可以判断该信息为谣言。
  
  3、还要看其专业定位是否与消息主题相匹配。一般来说经常发心灵鸡汤的账号在医学问题上就不如医疗专门号来得可靠,当然医疗专门号还要看其是否有权威机构认证。
  
  【关键字】:注胶蟹    小虫虾    兴奋剂    谣言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